揭秘:中国农民工的辛酸生活

发表:2005-01-09 19: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重庆晨报通讯员程昭国报道)2004年夏天,重庆市3位调查员,走访国内8个省市,就“农民工养老保险”展开调查。给调查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少农民工有着“包身工”遭遇。在华东一家木业加工厂,调查人员发现,工人在上班期间上厕所,必须穿上厂里特别准备的黄马褂,未穿黄马褂上厕所者,将被重罚!而100多人的车间,黄马褂“只有一件”!

“干的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儿,厂房温度高达60℃,一家3口挤在6平方米的‘窝棚’里,通常吃的是一菜(炒素菜)一汤。”胡世博这样描叙他调查过的典型的民工之家。

罗开国说,在他们到过的很多地方,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在浙江温岭市一个村庄的制鞋厂,车间厂房仅有3米高,窗户外是一道石壁,空气不能流通,站在门外,立即就有阵阵难闻的塑胶恶臭袭来。“乌烟瘴气的,根本看不清里面的工人。”一名锅炉工告诉他们,厂房内的温度一般都在50℃以上,夏天时保持在六七十摄氏度。

一个周末,在浙江玉环县一家生产塑胶的厂房附近,调查者走进了一个打工者的家。刚到房前,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孩子端来凳子,招呼他们坐,女主人正在忙着洗衣服。他们看到,这个家庭的“住房”,墙体由单砖砌成,房盖是石棉瓦,完全像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室内一张床,床的两端挂着大人、小孩的衣服。

女主人一家来自贵州省,两口子都在塑胶厂打工,小孩已经八岁多了,在附近的民工子女学校读书。“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以及煮饭都在这大约6平方米的简陋空间内,他们的苦可想而知。”罗开国慨叹道。

谈到民工的饮食,罗开国说,就他们调查所见,绝大多数民工,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菜一汤,一菜是指用家乡捎带过去的猪油炒的小菜,偶尔打打牙祭都是吃肥肉,“这让我感到心酸。”

罗开国曾经当了36年教师,今年7月,他刚刚退休就参加了这次调查活动。对农民工的社会和政治待遇,他归纳为“三个普遍”: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多数在12个小时左右,有的多达15个小时;一般的工人普遍没有享受和办理社会保险;80%%的民工没签劳动用工合同,养老保险更谈不上了。

据他们的调查,很多企业采取的措施是每年只雇用民工几个月,没有劳动合同,更没有养老保险。这甚至已经成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经验”,在各企业之间广为流传。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还有不少农民工有着“包身工”遭遇。在东部的一家木业加工厂,调查人员发现,工人在上班期间上厕所,必须穿上厂里特别准备的黄马褂,未穿黄马褂而上厕所者,将被重罚!而100多人的车间,黄马褂“只有一件”!

有一名姓吴的綦江籍民工,在华东地区打工,第一个月得工资325元,但他算下来该是375,差的50元一直没给他补上。在那里,因为停电,有的工人一个月只上11天班,每天仅有11元工资,120多元钱如何生活?说起这些,罗开国一脸凝重。

在一些农村,特别是条件不好的山区,由于经济条件和一些地方男女比例失调等因素,不少青年农民娶不到妻。胡世博说,在重庆市某县的一个村,35岁以上未婚男子有67人,重庆市荣昌县某镇有一个合作社,56户人家中有47个年满35岁的未婚男子。

这些农村未婚大龄青年,多数都是在外打工,但由于没有家庭约束,找多少钱花多少钱,没有或少有积蓄,年老生活不保,将造成社会不稳定。同时,外出打工农民年老后生活得不到保障,相当一些不愿再回农村,将会滞留城市,成为城市贫民,影响社会稳定。

在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的城市火车站、立交桥下已经出现了不少单身的大龄贫民,严重影响着城市治安和稳定。如果再加上老无所养的农民工,形势必将更加严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