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林巨案 华盛顿邮报警告投资者堤防中国陷阱

发表:2005-06-07 01: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曾被誉为宜宾金融系统一面旗帜,张桂林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惊人。位处成都市总府路45号的金骊大厦,其20、21层均由华融成都办占驻。从中国当地媒体得到的资料显示,张桂林原来的办公室在20层东侧。4月2日,位于金骊大厦20层的会议室内,一位清洁工对《新京报》的记者说,“以往张总会常来这儿坐坐,甚至跟我们聊上几句。现在恐怕再也见不着他了。”《华盛顿邮报》6月6日刊登记者古德曼(Peter S. Goodman)的文章称,中国总不良资产数额到达5000亿美元,而这位华融的前老总、年逾60岁张桂林对此有着“巨大贡献”。

2005年1月召开的中国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通报了2004年对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结果,查出多种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发现案件线索38件、涉案资金67亿元人民币(约8亿4000万美元左右)。“张桂林案就是其中之一。”审计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处级干部介绍,审计部门已于2005年1月份将已查清事实及案件疑点材料一并移交给四川省公安厅。他还透露,根据审计署驻成都办审计人员调查统计,“张桂林是第一位经该特派办审计而落马的正厅级官员,也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目前出事的最大官员。”

《华盛顿邮报》披露,5年以前,张桂林开始担任华融成都办筹建组长。他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即完成了筹建工作,并出任首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华融是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收购、管理、处置中国工商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古德曼这样写道:这家公司的成立本来是为了将中国的金融系统带入新的纪元,然而不幸的是,它同样是在腐败和诈骗的基础之上运作的。张桂林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当年建立的坏帐迅速消化。华融成都办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令人惊叹,在公司内部也逐渐形成了“东有杭州、西有成都”一说。根据那些对腐败案件调查熟悉的人员透露,张桂林将那些在他掌控之内的财产卖掉,包括一间复式结构的公寓和在中国远方小岛上的一幢30层的办公大楼。

接受这些交易的人们都是张桂林的亲友,价钱可说相当诱人,而作为“见证”这些交易的拍卖公司的所有人亦是张桂林的“老朋友”。《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当中国从社会主义向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时候,中国政府的官员极力希望通过消除不良资产的方式来建立健康的银行系统,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吸引境外资金。在未来的两年内,中国预计在纽约和香港两地销售大量的国有借贷公司的股份,以此帮助恢复健康的金融系统。古德曼称,境外的投资者应该紧记张桂林的故事,因为当诸多海外公司竞争购买来自中国的资产的时候,它们可能忽视了会在将来落入危机。

在中国特有企业文化的熏陶之下,依靠个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是许多海外投资人所不熟悉的,腐败在中国的土壤之中是如此的容易生长,而且监管和对净资产的评估都存在相当巨大的障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银行业学者余南平(音译,Yu Nanping)说,“许多中国的经营管理者都是从银行系统直接提拔的,他们可亲手消除自己当初建立的坏帐,并将腐败掩盖。”多维从中国当地媒体得到的资料显示,在过去近5年里,华融成都办在不良资产的评估、拍卖、成交过程中,张桂林之子张漠揽下大量资产评估业务;其女婿刘江明操控的亚华拍卖公司几乎垄断了拍卖业务;在资产交易中,他们又通过关联公司或截留收入,或转手低价处置获得的债权从中渔利。

1999年,华融、长城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购买不良资产债权共1700亿美元。2000年年初,时任工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的张桂林,被抽调负责筹建华融成都办。同年4月,张桂林被任命为华融成都办总经理。2004年,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债权增加500亿美元。 2005年5月份,工行四川省分行和华融签订和约,将向华融转移300万美元的不良资产债权。到2004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或者售出的资产总价值为800亿美元,但是这个数字只是所有借贷总数额的20%。国家审计署最近披露了38件类似案件,共涉及不良资产数额8亿美元。

张桂林如今被关押在成都市公安局,华融和工行的官员都不肯对此事进行公开的评论。据《华盛顿邮报》披露,张桂林在万县长大,1963年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当时中国唯一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而多维记者得到的来自中国媒体的消息称,1964年4月,不到20岁的张桂林参加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万县农业银行当农金员。但不管按照哪一种报导,张桂林在金融系统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40余年。1984年,张桂林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工作,他取得了万县当地特别官员的头衔,他当时的办公室没有空调、连厕所也没有,他的工资是每个月12美元。然而,张桂林却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员起步,迈上了“黄金大道”。

张桂林明白打通人脉在公司运作中的关键作用,他利用公款拉拢关系,和地方官员吃喝。根据张以前的三个同事介绍,曾经有许多愤怒的工厂经理写信举报张桂林利用工作之便屡吃“回扣”,但由于背后“靠山重重”,张桂林逃开了任何的调查和处罚。1992年,张桂林被调到了从面积上比万县更小的宜宾,但是由于宜宾距离四川的首都成都很近,张桂林被授予可以直接批准贷款的权利。1993年,张桂林向一间由宜宾政府所有的公司批准贷款,价值3300亿美元。一位和他共事的官员向《华盛顿邮报》透露,张从来不在乎到底有多少计划。

可以说,宜宾至今仍是张桂林家庭成员经营生意的大本营,与其关联往来的政客与官员,也多数生长于宜宾。在信贷业务方面,张桂林的表现受到同事质疑。尤其是此间张桂林与余礼全的幕后交易,至今仍备受宜宾工行系统内人士的抨击。该行一位中层领导举例说,张桂林在宜宾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向余礼全的宜宾经济技术协作开发总公司违规贷款2.7亿人民币,用于在北海、海南等地搞房地产开发。由此造成的上千万元损失至今悬而未决。接近张桂林的人介绍,到1998 年,张桂林已无意留任宜宾,在多数人看来,张桂林这时候应该被轮岗,而并不是被擢升到省城成都。

但是张桂林和前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多年以来,张桂林利用职权之便向谢世杰儿子一直亏损的工厂提供贷款。于是,谢世杰为张桂林的仕途也铺了一条“金光之路”。古德曼撰文称,在那个时候,张桂林的前同事说,张离开60岁的退休年龄只差5年,对于一个月200美元的工资他已经感到了强烈的不满,虽然被组织分了公寓,还有一辆奥迪汽车,不过张桂林认为发财的最后机会不抓住就会消逝了。对张桂林腐败事件进行调查的人员发现了他在2000年调任四川华融成都办总经理后在海南省做的“大手笔”交易。工商银行借贷500万美元在三亚建设了12层的办公大厦,此后,这笔贷款成为坏帐,其债权被转移给华融。4年以后,华融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三亚东南房地产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是张桂林的老友,购买价格连房产一半的价值也没有,尔后几个星期,三亚东南房地产公司将这间办公大楼转手出售,作价200万美元。

《华盛顿邮报》报导称,对张桂林的调查更揭露出其在任期间对一间30层办公大楼不良资产的“内部消化”。天意大厦(音译,Tianyi Plaza)的发展商1993年向工商银行借贷建楼,但其后无力偿还和约中要求的1000万美金。文件显示大厦的开发商蔡文兵(音译,Cai Wenbing)后来和银行达成协议,不仅继续同意向其借贷,而且免去其偿还的要求。张桂林在接管华融后突然“翻脸”,向四川省最高法院提出要求追回贷款的起诉,并且说服了当时的执法法官,勒令天意大厦停止建设。案件以华融的全面胜诉作为结束,代表银行的律师张学风(音译,Zhang Xuefeng)用400万美元买下天意。2002年春天,蔡文兵收到了华融公司律师的电话。

蔡文兵回忆道:律师对我说他们成功了是因为他们贿赂了法官。买下天意的律师张学风转手以900万美元出售给了另外一个发展商。华融的律师对我说,他们会我给大约60万美元的封口费,还有一个护照,“去美国吧,然后闭上你的嘴。”据悉,当时和蔡文兵通话的华融的律师已经逃离了成都,此案至今还在法庭“封锁” 中。张桂林于2004年12月30日退休,却料不到赶上审计风暴,2005年2月6日晚,这位华融成都办原总经理在家中被四川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专案组带走,理由是“涉嫌徇私舞弊、低价折让出售国有资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