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良心折磨”与“沉默的负疚者”

发表:2006-05-30 19: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10年前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本市公安局,请求寻找失主。10年前,因乘客的傲慢和家庭的困难,开出租车的丈夫没有交还乘客丢失在车上的4万元。可10年里,意外之财没给夫妇俩带来任何欢乐,反使他们陷入了无尽的道德良心折磨之中。堪折磨的他们最终选择了寻找失主:哪怕失主让我们卖房子还利息也认了,找不到失主就捐到慈善机构。

良心的折磨---可能现实中很多人都体验过这种道德拷问的感觉:见到小偷行窃未能喝止,路见抢劫不敢见义勇为,一时贪心拿了不该拿的钱等等。有“良心折磨”说明了人内在根深蒂固善的一面,可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沉默的负疚者。

这对农村夫妇是如此善良。当时乘客的傲慢,如今处境的艰难,还有事情已经过去了10年,他们完全有理由说服自己也当一个沉默的负疚者,继续沉默下去,或者把这个秘密带进坟墓,或者等自己有钱时再寻找失主---可他们没有原谅自己,也没有沉默下去,而是以一种非常彻底的方式把“良心折磨”转化为一种道德实践。

当下社会的道德失范是源于我们每个人对缺德的容忍---尤其是对自身不道德行为的容忍。我们很多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经受着道德拷问和良心折磨,但就是能轻易地找出理由来安慰自己并最终原谅自己。这种沉默中的容忍,导致了一个人对缺德的承受力越来越大,道德敏感性越来越差,积少成多的结果就是道德麻木。而且这种“自我原谅”能转移到对别人和外在缺德行为的容忍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么拿来要求别人---会在“人之常情”幻觉中容忍别人,并进一步宽慰自己,社会底线就在这种自慰与他慰中不断下滑。

公德不是什么抽像的东西,而是一个个人具体的行为,人从“原谅自己”开始的缺德容忍力变大了,公德自然就整体性地滑坡了---公德不是别人的集合,而是每个人对待自己良心的态度。所以提升社会道德,要从每个人自身不能原谅自己开始,改变“沉默的负疚者”的习惯,像那对夫妇那样,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良心拷问---唯有如此才能拯救滑坡的公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