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良心折磨」與「沉默的負疚者」

發表:2006-05-30 19: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對來自吉林省延吉市郊農村的夫婦,將10年前撿來的4萬元錢交給了本市公安局,請求尋找失主。10年前,因乘客的傲慢和家庭的困難,開出租車的丈夫沒有交還乘客丟失在車上的4萬元。可10年裡,意外之財沒給夫婦倆帶來任何歡樂,反使他們陷入了無盡的道德良心折磨之中。堪折磨的他們最終選擇了尋找失主:哪怕失主讓我們賣房子還利息也認了,找不到失主就捐到慈善機構。

良心的折磨---可能現實中很多人都體驗過這種道德拷問的感覺:見到小偷行竊未能喝止,路見搶劫不敢見義勇為,一時貪心拿了不該拿的錢等等。有「良心折磨」說明瞭人內在根深蒂固善的一面,可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沉默的負疚者。

這對農村夫婦是如此善良。當時乘客的傲慢,如今處境的艱難,還有事情已經過去了10年,他們完全有理由說服自己也當一個沉默的負疚者,繼續沉默下去,或者把這個秘密帶進墳墓,或者等自己有錢時再尋找失主---可他們沒有原諒自己,也沒有沉默下去,而是以一種非常徹底的方式把「良心折磨」轉化為一種道德實踐。

當下社會的道德失範是源於我們每個人對缺德的容忍---尤其是對自身不道德行為的容忍。我們很多時候知道自己做錯了,也經受著道德拷問和良心折磨,但就是能輕易地找出理由來安慰自己並最終原諒自己。這種沉默中的容忍,導致了一個人對缺德的承受力越來越大,道德敏感性越來越差,積少成多的結果就是道德麻木。而且這種「自我原諒」能轉移到對別人和外在缺德行為的容忍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麼拿來要求別人---會在「人之常情」幻覺中容忍別人,併進一步寬慰自己,社會底線就在這種自慰與他慰中不斷下滑。

公德不是什麼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個人具體的行為,人從「原諒自己」開始的缺德容忍力變大了,公德自然就整體性地滑坡了---公德不是別人的集合,而是每個人對待自己良心的態度。所以提升社會道德,要從每個人自身不能原諒自己開始,改變「沉默的負疚者」的習慣,像那對夫婦那樣,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良心拷問---唯有如此才能拯救滑坡的公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