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穷人为什么能上得起大学?

发表:2006-09-30 05: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环球时报》报道,长期以来,在印度政府用于教育行业的财政花费中,高等教育投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精英教育背景使印度培养出了像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这样的世界知名人物。然而在印度,精英教育并非只是印度上层社会的专属权利,只要有能力,穷人家的孩子同样也能上得起。


教育、医疗和住房,在我国可谓矗立在老百姓面前的新的“三座大山”,而其中,又以教育为甚。无论教育产业化的论调是否成立,高昂的收费已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渐成有钱人的游戏,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印度,穷人为什么也能上得起大学呢?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的高投入。事实上,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因其公益性,而得到政府的重点“照顾”,财政投入也成为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来源。目前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上名列第三,如此庞大的高校教育体系能够在低收费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其主要原因便是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据悉,印度政府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将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到6%。

而我国近年来,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却始终徘徊在2%至3%,不仅进步缓慢,而且有时还呈波浪式。譬如2004年甚至一度下降到2.79%。据悉,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已经作为一项硬指标写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然而与印度的6%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仅少,而且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名牌高校在占有政府财政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又直接影响了投入的效果。

第二,高校善于理财,处处为学生着想。印度知名学府尼赫鲁大学每学期的学费仅为200卢比 (不到5美元),收费高的也不会超过600卢比,住宿费仅为60卢比,并且除此之外,学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印度高校为何能保持如此低收费?归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印度高校的经费来源大致和我国相同,包括政府投入、企业捐助等,用以支付教师工资设施建设及科研经费、同样的经费,不同的使用显然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和我国的一些高校热衷于创名牌、进各类排名次,甚至争“世界一流”,而把大把大把的钱用在设施建设、形象工程方面相比,印度的大学要低调得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我国的大学在知名度方面占尽优势,但真正比较起人文素质和科技水平,印度的大学丝毫不逊于我们,在某些领域,甚至还要远远领先于我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印度高校处处为学生着想。举个例子,印度高校书本教材都是由学生自行到书店去购买。如果联想到近年来我们的一些高校不断曝光的“教辅暴利”、“教材腐败”、“教材巨贪”,相信谁也不会小看这一点。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高校没有把目光盯着学生的钱袋。

第三,灵活的教育机制。单纯靠少收学费也无法完全解决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于是印度校方管理层以及各种学生组织也行动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寻找兼职工作。比如在课程安排上,印度一些高校表现得非常灵活,甚至允许学生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虽然我国的高校也建立起了勤工俭学制度,但在管理上、机制上,显然还比较僵硬,因而效果并不令人乐观,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业潜力,也堵塞了贫困学子的自救通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是个和我国同属发展中,甚至比我们还要穷,而在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现状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的可比性的国家,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也应该做到。对于他们的一些好的做法和举措,是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改进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