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平静

作者:巫石吉 发表:2006-12-06 14: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力量,邪恶不再近身,永恒的平静已经降临。

追求这条能发展出更高层次的精神力量,这些力量包括了-坚忍不拔、处之泰然、不做抵抗和先见之明。这里所说的“先见之明”,并不是预测结果,而是能够直觉到那些运作于人类,甚至于万事万物,生命中的隐藏因素,并引起多样而普遍的结果。

当我们不断超越心灵上的自己,超越了运作于思维领域中的竞争法则,其结果使各式各样的暴力、耻辱、忧愁、苦恼与不安,不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我很喜欢拿歌德说的话:“才华养于平静”,来诠释平静带来充沛的能量,就像沉默,为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其力量之大,足以左右善恶。不论才华养于平静或者沉默的力量,都在应证一件事,没有静默的孤独沉思,绝对激不起美丽的智慧浪花;没有平静的阅读思索,绝无法激发无穷的美丽新愿景。

文学思想家佩脱拉克也说:“孤独最令我欣喜若狂的,也非它的遗世与宁静,而是它的余暇与自由。”梭罗说过:“我以一种奇怪的自由在自然中来去自如。”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各人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欢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功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惟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成为一个相对自发性的内心世界。

虽然读书写作与练书法使我变得孤独,但在孤独中我享受心灵宁静的愉悦。喜欢找寻一个安静的环境,静静的读书思考,在此当中寻觅一种自然祥和的气味,让自己的心灵透过读书思考沉淀纷纷扰扰的世俗杂念;藉由置身在安静的环境下,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在平静中可以观想许多往事,静下心来写作与创作书法艺术,较能冷静的处理写作时的笔触笔感,以及挥洒书法展现在宣纸上呈现一种中和的舒畅感,这些需要静向的心灵提升,让精神得到优雅的宁静感怀。

这里使用的四个名词皆与“静”有关,从安静、平静、冷静到宁静,其中内涵的深意哲思值得细细思索品味。

安静并非置身山林或偏远海边的寂静,纵然在都市中闹中取静的巷弄里,虽然听得见车水马龙的喧哗声,自己依然埋首书城,做个快乐的心灵成长者,仿佛外头的噪音与我不相往来,甚至干扰不到我,只因心境悠远,醉翁之意不在酒。

平静则衷情于孤独的,在平静中,我们最不孤独;在孤独中,思维气象万千。

冷静则是一种境界,像陶渊明所说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是一股正义凛然的浩然之气,面对危急恐惧毫不退缩、绝不心生畏惧感;相反地,强烈地展现过人的勇往直前、勇者不惧的气象万千。

宁静像置身于夜深人静的山林中,四周一片死寂,只有虫鸣划破这夜里的宁静,份外感到静默的气氛!

其实,在安静的地方,首先内心要有想平静下来的想法,才能让才华得到适当的能量宣泄,从事艺术创作是最好的方法,孤独绝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拿定了主意,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目标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澄澈心灵,心绪自然平静下来,古人说:“定静安虑得。”心平静下来自然能冷静处理面对未来的挑战与难题,不是吗?

梭罗孤独在华尔湖畔住了两年多,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诸葛亮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水面平静就像心灵澄澈一般,明朝吕坤说:“天地万物之理,出于静,归于静。人心之理,发于静,归于静。静者,万理精义,万化之枢纽也。”静心使心灵精神能通澈无碍,犹如湖水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不但可以冷静地思维出万事万物的端倪,更能返照自身,此时接近平静清澈的湖面,仿佛镜子般照见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不只是外在的自己,更能与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融合为一,让心灵的细微处也跟着灵化灵动了起来。

“噢!在你身边我觉得多么愉快!我要永永远远的爱你,甜美、神圣的大自然,请让我跟随你的脚步!” 这是西方诗人写给大自然的一首诗。

大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自然和艺术,好像总是互相躲避,避免来往。但是,在人们还没有想清楚这句话之前,它们却又相遇在一起了。

歌德说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自然和艺术看似两条不相交平行线,但事实上却又融合在一起。如果人的七情六欲是属于自然的一部份,那么音乐就毫无疑问的是人颣的艺术结晶了。

藉由心灵与自然合为一体,此时,宁静便由此产生。当自己透过安静、平静、冷静到宁静的心灵转换过程,此中的思维灵感常能因运而生,且源源不绝的天外飞来一笔呢?

事实上,平静似乎与孤独划上等号!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睡眠让我们置身于身体的平和宁静中,虽然心灵依然无限延伸的向潜意识不断伸出触角,伺机而动想转化脑力形成形而上的哲学思维,然而不管结果如何?它们毕竟与你的生命是一体的,是身心灵三合一的结合物。

此时,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根据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病。

联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的:“在阅读过程中,他找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所阅读的书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伟人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这是“才华养于平静”后的形上智慧的升华吧!

天才的孤独精神是勤奋的;他们的成果在宁静的秋夜更显辉煌耀眼,在月圆的天心更显皎洁明亮。不间断的创作欲望让天才更显不凡,在孤独的夜里,在夜深人静中,当月圆的影子已经悄悄转换位置,伟大不朽的形而上创作自然而然因运而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