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今天报导,宁夏灵武市因在亚洲地区首次发现“梁龙类”恐龙化石而受到各方瞩目,然而这些在地下被埋藏数万年的珍贵化石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正面临保护现状的困境。
报导指出,在灵武恐龙化石遗址,八只恐龙的化石分布在三个大坑里,其中两个坑上建起了简易房子,另一个坑因为缺乏资金,暂时用厚厚的塑胶、帆布盖了起来,遗址周围用铁栅栏围着,大约有九千平方公尺。
报导引述灵武恐龙化石遗址文管员张振中的话说,目前恐龙化石在专家指点下仅在表面涂了一层薄薄的漆,虽然在遗址上盖了简易房子,但大门、窗户等均透风,会加速恐龙化石风化,不利于保护。
张振中表示,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准备建设恐龙化石博物馆,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恐龙化石的保护目前只好这样“凑合”着。
据报导,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发现于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四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鉴定确认,这一遗址发现的是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随后开始对该化石遗址进行挖掘。截至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六日,这里已发现八只恐龙的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徐星认为,在宁夏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属于梁龙类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而该类别以前从未在亚洲发现过。
来源: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电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