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孤儿”的真相错位

作者:林沛理 发表:2007-05-07 03: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颍州的孩子》社会效应大,却有重大盲点:只谈大众无知,忽略政府责任和盲目谋利动机。

华裔女导演杨紫烨执导的《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今年三月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华人社会传媒报道的焦点。除了这部讲述“滋孤儿”悲惨遭遇的纪录片,围绕这个题材已有多部公益广告、纪录片在中国播映。杨紫烨表示,这些片子播出后,那几个原本饱受歧视的孤儿“都变成小明星了”,连总理温家宝也接见了他们。

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中国正逐渐发展成一个“影像社会”(image society)。在这种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凌驾一切的社会里,电视和电影俨然是一股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转型力量(transformative force),在不知不觉间促使社会产生巨变。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曾将电子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比喻为“电光”(electric light)----它触不到、看不见,却改变了人类的文明和生活。很明显,这道电光正照射著今日的中国。另一方面,艾滋孤儿的影片在中国制造的社会效果,又示范了即使在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媒体的凝视(media gaze)可以怎样扭转个人的命运。

作为文化分析工具,凝视这概念要强调和突显的,是凝视者(the gazer)与被凝视的对象(the object of the gaze)彼此不对等、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以及凝视者怎样透过行使凝视的权力与凝视行为本身,去剥削被凝视的对象。比方说,美国学者梅菲(Laura Mulvy)在《视觉快感与剧情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一文便指出,男观众看电影,是借摄影机和男性角色的视角,对女性及女性的肉体进行凝视。

然而在《颍州的孩子》里,这种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权力关系却被颠覆,甚至颠倒了。对那些被歧视、被遗弃和被遗忘的艾滋孤儿来说,被凝视是一种福气。他们每一次望著镜头,要求的正是我们对他们的回望、注目和凝视。用凝视理论的术语来说,我们在看《颍州的孩子》的时候对王家三姐妹、少女楠楠和小孩高峻的凝视,是他们要求而非我们躲在一角静悄悄地进行的“直接的凝视”(direct gaze)。用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话来说,《颍州的孩子》的凝视,属于被凝视的对象多于凝视者。

当然,媒体的凝视总是经过剪裁、带价值判断和持特定见解的一种 “社论式凝视”(editorial gaze)。它不会让影像自身去说明一切,而要借用旁白(voice-over)等编辑手段去提供解说;正如报纸总是要用图片说明(caption)来左右/决定读者对图片的理解。《颍州的孩子》讲的不仅是几个艾滋孤儿的悲惨遭遇,它还尝试为他们的悲惨遭遇找出原因。

影片强调的,是乡民对艾滋病的无知,以及对艾滋病人的误解,侵蚀了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最终导致家庭和社区的解体。正如电影海报上那句常被引用的宣传语,“传染性最强的病毒是恐惧”(The most contagious virus was fear)。

这既是影片最大的盲点,也是它的政治正确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艾滋病在美国大规模爆发以来,大众的无知与执政者的麻木不仁,被普遍认为是艾滋病如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肆虐社会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颍州的孩子》只谈大众的无知而绝口不提执政者的麻木不仁,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它相关信息可以在中国得到广泛播出。在今日中国,传染性最强的病毒不是恐惧,而是谋利心(profit motive)----对利益、金钱不顾安危、不择手段的追求。在中国,引发大规模散播艾滋病的不是同性恋者,而是不卫生、透过血液买卖的差价赚取暴利的血液收集站的经营者。贫苦农民卖血养家,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换言之,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跟矿场意外、官民争地、医院先收钱后救人、地方政府黑社会化等等问题一样,背后都有一种经济理性和一个谋利动机。

中国改革开发不久,邓小平提出致富是光荣的,自此中国人患上传染病,不但至今未愈,病情更日趋恶化。“The most contagious virus was profit”,这是《颍州的孩子》始终没有说出的真相。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