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吃海带可调整酸性体质增强免疫力(图)

发表:2007-08-29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现在很多人每顿饭都离不开荤,去麦当劳、肯德基吃洋快餐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大量摄入这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是使体内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当酸性物质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人体的内环境平衡就被打破,医学术语称之为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一般免疫力较低,常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痛、四肢无力、头昏、耳鸣、失眠、腹泻、便秘等。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而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

1.饮食结构不合理 专家指出,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酸碱食物比例为1:3,但是现代人饮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蛋,而这些都是酸性食物,据分析这样的饮食习惯其酸碱比例却正好相反,为3:1。因此,长期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是导致体内环境酸性化的原因之一。

2.运动不足 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代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3.过重的心理负担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当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4.不良嗜好 烟、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等,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5.生活不规律 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无规律生活,都会加重体质酸性化。

6.环境的严重污染 由于饮用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造成严重污染,人们摄入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饮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气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便会滞留在体内造成体质酸性化。

六大原因造成体内环境酸性化

哪些人的身体易“发酸”?

消夜一族

凡是晚上8时再进食就称作夜宵。吃夜宵隔天会疲倦,爬不起床,肝也会受损,因为睡觉时,人体各器官活动力低,处于休息状态,因此食物留在肠子里会变酸、发酵、产生毒素伤害身体。

逃餐一族

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但许多人普遍不吃早餐,一早空着肚子,体内没有动力,会自动使用甲状腺、副甲状腺、下脑垂体等腺体去燃烧组织,造成腺体亢进、体质变酸,长期就会导致慢性病。

精食一类

少运动且整天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这种错误,因为吃得少,刻意选择很精致的食物而少吃粗粮,这种人的肠子老化得特别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会常便秘。因为精致食物缺乏纤维素,会导致肠子功能变差,甚至萎缩,你所吃的食物变成了毒素,使你体质变酸,慢性疾病也就出现了。

多吃碱性食物纠正酸性内环境

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平时要多做有氧运动,勤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入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直接纠正酸性内环境。现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哪些食物最能改善体内的酸性环境呢?海带可以说是碱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带能很好地纠正酸性体质。所以平时感到劳累、疲乏、浑身酸痛的时候,不妨吃些海带。此外,人们常说喝茶能解乏,除了茶叶中的兴奋成分外,茶碱“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也起到缓解疲乏的作用。中碱性的食物还包括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草莓、柠檬、菠菜等,强碱性的食物包括葡萄、天然海藻类等。

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那么平时就尽量少吃这些食物。实在想吃时可以把它们和碱性食物一起搭配着吃,比如炖肉时放些海带,烧牛肉时加些萝卜等等。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