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痒多因湿疹、霉菌或耳屎泡胀所致,与思念无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耳朵痒,真的有人在想你、念你吗?可别自作多情、想太多了。想也知道,这只是老一辈闹着玩的传说。偶尔耳朵发痒,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掏一掏,倒也乐在其中。要是频频发作,痒到让人厌烦,这就有问题了。
耳朵痒的原因很多,例如皮肤湿疹、霉菌感染、耳朵进水使得耳屎被泡胀……。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可能因点耳药物、化学物质、炎症分泌物或者过度掏挖的刺激而引起。
霉菌则会生长于外耳道,逐渐形成圆筒状,紧贴于耳道皮肤,奇痒难忍。为什么耳朵会长霉呢?原来霉菌喜欢温暖、潮湿和阴暗的地方,外耳道正具备这些条件,是霉菌生长的好地方。
至于人们不屑一顾的耳屎,又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不仅能抑制病菌生长,还能防止昆虫等异物进入。当耳朵不小心进水了,耳屎会泡水胀大,造成耳道的刺激而发痒,这时候不需掏挖,忍一忍就没事了,因为耳屎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大有作用。
霉菌喜爱潮湿阴暗,外耳道正是孳生温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造成“耳朵痒”的两个原因
中医早有关于耳朵痒的记载,例如《证治汇补》:“寻常耳痒,有风有火,易于调治。甚有耳痒不歇,挑剔出血,不能住手,此肾脏风毒上攻于耳,……并戒酒色膏粱厚味。”临床上常见的有两大类型:
一、风热湿毒:相当于霉菌感染
耳道作痒难忍,潮湿、红热,有时还会疼痛,耳朵常有闷塞感。内服可用龙胆泻肝汤加防风、地肤子、白藓皮等来治疗,外用可配合三黄洗剂或蒲公英煎水外搽。
二、血虚风燥:相当于外耳道湿疹
多因过度掏挖耳朵,导致局部表皮过于干燥。可能合并耳廓皮肤增厚、干裂、粗糙、作痒不止。内服可用当归饮子加减来治疗,外用可配合涂抹中药紫云膏。
最后要再次叮咛的是,耵聍可以保护耳朵。过度掏挖,耳道表皮容易破损,加上掏耳的扒子没有经过消毒,可能带入霉菌,反而会弄巧成拙。况且,当我们吃东西咀嚼或张嘴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地被排出,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它会堆积过多。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王欣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