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不是这么抒发的

作者:台湾观点 发表:2007-12-01 03: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大陆似乎兴起了一股「华、洋对抗」的民族主义情愫。华尔街骑牛、洋人裸身唱东方红等事件,接连引发大陆网民争论挞伐;在国务院的记者会上,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希望外国媒体不要对三峡工程予以妖魔化;法国总统萨科奇徒手触摸兵马俑的陶马,被批耍特权。

至于前一阵子星巴克咖啡被要求撤出上海城隍庙与北京故宫的门市店面(后者已完成撤出动作),当时可谓闹得沸沸扬扬,登上国际媒体版面。而超过半世纪的民族仇恨难解,更让中、日外交动辄紧张,影响两国之间的官民关系。

经济发展,让中国更多地取得了买方市场的发言权;综合国力的提升、大国外交的布局,搭配着国际局势,例如九一一事件、美国进攻伊拉克、朝核问题、伊朗核发展问题等,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更显突出,也使中国民众的国际视野逐步宽广。然而就在此际,一种国家民族兴起的骄傲暴发心态,与隐藏在民族自尊深处,疑惑着中国是否已走向文明的矛盾焦虑,也正纠结煎熬着中国。

因此,大家愈来愈常看到,中国大陆观光客出手豪阔、挥金如土的同时,却往往高声喧哗、不守公德。或者只要有针对中国内部的负面意见,无论是国际媒体或个人,就会被视为西方国家的阴、阳谋,是对中国恶意的污蔑,必须严正驳斥,加倍反击。当然,也有一派深刻自省的声音,随时提醒中国人民要韬光养晦、沈潜低调,现阶段追求的是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只不过,这样的主张,常常淹没在民族振兴的迷思里,「挺华排洋」,似乎永远是最后的政治正确选项。

问题是,中国虽然历经了百年屈辱,目前要营造一种振衰起弊,民族复兴的景象,是不宜用带有完全对抗心态的民族主义做为催化剂。中国的内部发展,需要境外的资金与技术投注;中国的对外扩张,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力以及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前提。更重要的,中国崛起,必须在一种国际支持,至少不反对的氛围情境下,如此崛起才有意义。凡事讲讽刺、搞谩骂,动辄□民心、耍霸气,好似全世界都在跟中国作对,只有中国人最讲理、最文明,这种自我蒙蔽与膨胀的民族情愫,往往会埋下更深层仇恨、更严重危机的因子。

放在两岸关系的结构里,中共则是将民族主义情愫发挥到极致,把两岸统一喊得震天价响,认为这是中华民族未来无可替代的道路,用大汉沙文心态,蔑视台湾民众自主选择的权力空间。更令人不解者,中共以「尽最大努力维护两岸和平」与「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这两种极端矛盾口吻进行对台宣传,所依恃的,还是民族主义。这些让台湾人民觉得负面的印象,其实都是中共误导误用民族主义的后果,好以此操弄者,实应谨慎为戒。因为,民族主义,不是这么抒发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央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