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溯源 文武小生竞赛催生绝技

发表:2008-02-25 23: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川剧变脸 

 由于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川剧变脸近年来炙手可热,蔚然成风。那么,变脸特技当初是如何出现、如何丰富起来的呢?

    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名角辈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誉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来,当今风靡演艺圈的”扯线变脸”绝技,便是在他二人艺术竞赛、交流中催生出来的。

    《三变化身》又名《归正楼》,是川剧高腔戏。描写富家子弟邱元顺抽鸦片、赌博,将家产荡尽卖绝,走投无路之际,“打烂条”逼妻子苏月娘去接客卖淫。苏月娘 幸遇侠士贝戎相救,义结兄妹,逃离苦海……由武生扮演的贝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乔妆改容,他在戏中有3次变脸,神秘莫测。

    据康子林的幺徒弟刘宗林回忆:以前,扮演贝戎,需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纸脸壳,出场一亮相,扯去壳子再开唱,这便是“化身”最初的萌芽。后来曹俊臣改用草纸蒙 在脸上,涂上色彩。演出时,撒上一把粉火(松香等物做成),用手一抹脸,抹去纸脸谱,现出原形,然后开板起唱,这是很大的改进。

    康子林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在曹俊臣的启发下,先是放弃纸脸壳,也不用洒粉火,只是扯草纸变脸。继后又反复琢磨,将草纸蒙脸法加以改进。变草纸为韧性较 好的夹皮纸,变一层为三层,连揭三次,变换容貌。在实践过程中,揭纸常有差错,不能得心应手,后来有次突然从“拉洋片”中得到启发,于是设计扯线,将线头 一扯,便揭开一层脸谱,他获得了成功:借一丝拉线之助力,收瞬息万变之功效。

    还有一种抹脸变色,也经常运用于舞台。有个突出的例子:上个世纪30年代,“悦来茶园”演《白蛇传·断桥》,演得最好的是萧楷臣(继康子林之后任“三庆会”会长)扮的许仙、周慕莲扮的白娘子、谢国祥扮的青儿。

    川剧白蛇传故事,青儿原是男身,因被白娘子收服,才变易为婢女。他在狂怒时要现出原形,故《断桥》由男武生扮演。谢国祥在此剧中运用了“耍獠牙”与“变脸”特技。

    当青儿与负义的许仙狭路相逢时,他愤怒已极,顿时显出青面獠牙、张口吃人的鬼怪形象。谢国祥演出前便要为“抹脸”作准备。他用当时的纸烟盒内的锡箔纸,包了三团鸽蛋般大小的白、红、黑釉彩,开口的一方向上。

    演出时,青儿由下马门上场,站在脚箱上面,面对负心的许仙怒斥。左手虚晃,衣袖一抖,忽然用右手从额间往下一抹——“白彩”先已夹在“包额”之下,开口朝 下方,脸便抹成白色,意即“脸都气白了”。接着,青儿与白娘子“对式口”,白娘子求他不要鲁莽行事,护住许仙。青儿伺机将左手夹着的“红彩”往脸上一抹, 于是红色盖住了白色。青儿又追赶许仙下场去。谢国祥迅速在盆里洗手,楷干,又夹着“黑彩”追赶上场,在扑向许仙、抓拿之际,将脸抹黑;同时,口中獠牙伸 出,左右翻动,表现其青面獠牙的狰狞。

    人们在突然遭遇出乎意外的、惊心动魄的变故的一刹那间,往往会“大惊失色”、“变脸变色”。艺术反映生活。川剧正是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提炼、夸张,从而独创了川剧特技之一的变脸

来源:成都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