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打工者的“抗涨”生活

发表:2008-06-27 07: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涨!涨!涨!”最近一段时间,这个“涨”字恐怕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字了,同时,这个字也让众多工薪阶族头痛不已。面对物价上涨,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感受了压力,买的股票被套牢了,买的房子贷款利率也让"房奴"胆战心惊。肉价上涨了我们可以不吃,电价涨了我们可以少用,但贷款利率上涨了我们却不能不还贷......本文试图通过一位在西安打工男子,在物价上涨后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来体现物价连续上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出点什么。

涨价了,少吃肉

6月25日,下午7:30,西安北郊一菜市场。来自商洛的务工青年孙为民,打算给老婆买点肉补补身体,因为老婆正在哺乳期,急需加点营养。

“前腿13一斤,后退15一斤,肋条11一斤......要多少?”卖肉地熟练地指点着案板,显得有些不耐烦。

“能不能少买一点?”孙为民有些胆怯地询问,因为他怕自己买的少,对方不卖。

“要多少?”

“就5块钱的吧”

一听咚的一声,肉贩将一小块肉扔在台秤上。

“5.1元,你就给5元吧。”

付了钱,在回家的路上,孙为民掂着这一小块肉,心里有些不平衡,“这些肉贩子,就欺负我们这些来城市里打工的,秤肉时往那秤里一扔,重量就加了一两多,这五块钱的肉,在我们老家,就是他那价钱,肯定比这多。”

经常“寅吃卯粮”

孙为民在一家杂志社做记者,一个月的收入也就1500多元。就这点工资,杂志社老板在开会时还经常给他敲“警钟”:“你们要好好工作,你们知道你们现在这个位置有多人在等着要干?告诉你们,上次招聘时,应聘的就有500多人。”

因为工作难找,孙为民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很多在他看来都不能忍的事情,例如现在工作都要签订合同,孙为民所在的杂志社却不给他们签订合同,合同不签,更别说什么三金了。

“没办法,就这一点工资,还得给孩子买奶粉,还的还600多元的放贷......难呀,这工作不敢丢,也不能丢。”孙为民说,他常常是寅吃卯粮,这个月已经花了下个月的钱。

以前,拿这点工资,还勉强过得去,一个月下来,还能存点钱。孙为民的房子就是他贷款买的,首付款3万多,积攒这点钱,孙为民用了近5年时间。虽然攒钱时间长了点,但孙为民还是很自豪,“我没结婚前,还炒点股票什么的,日子过得到也自在。结婚后,因为家务缠身,股票狂跌时,没收回成本,亏了。”

孙为民的爱人,因为生孩子,目前,没有上班,一家三口的开销就全靠孙为民了,“要不是父母帮贴,我早都崩溃了。”

现在物价上涨了,这点钱对于孙为民无疑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孙为民只能在下班后,在蹬着电动车拉客,挣点外快。

见家里(孙为民临时租住的家,贷款买的房子还没下来)来了客人,孙为民的爱人连忙让座倒茶,倒茶的过程中,发现了孙为民买的肉,又发起了牢骚:“买那点肉,够塞牙缝呀!”

听到爱人如此说,孙为民有些尴尬:“肉又涨价了,贵着呢......”

账本记录“改变”

闲聊的过程中,孙为民给记者拿来了他的几个“账本”。他说,要了解涨价给他生活带来的影响,看了他的帐本就明白了。

根据账本的记录,孙为民伟2003年刚到西安时,大米每公斤1.6元。到了2004年,每公斤就海到2元钱。现在,每公斤大米需要3.9元钱。

刚到西安时,每个月的账本里几乎都有“意外支出”。这些意外包括:被交通罚款、办理各种证的费用、走路被人恶诈等等。随着孙为民对城市的越来越熟稔,这种“意外支出”越来越少。

在孙为民最新的一个账本里,记者看到可如下内容:他记帐是那种流水帐(其实就是一笔一笔的加上去),帐是5月份的总收入1500元左右。(()里的内容是记者事后和孙为民交谈时补充的)

房款:600元(一月最大的开支,这是他最大的投资和骄傲)

房租:150元(10平米左右,城中村农民房)

餐费:200元(早饭2块,中饭5块,晚饭回家吃,只能吃半饱的那种)

买菜:50元(只能买最便宜的菜,有时闲菜太贵,只能等买菜的下班了,拣一些菜贩丢弃的)

买米:20元(本来自家有米,但来回的车费比买米还贵)

日用:30元(包括油、盐、纸等)

买烟:0元(以前2块钱一包的那种,3天抽一包烟,还躲着同事抽,怕笑话,现在不抽了)

通讯费:50元(光接电话,很少打,大部分用办公电话)

交通费:20元(日常交通基本骑自行车)

给孩子买奶:300元(最便宜的那种)

给老婆买件衣服:0元(“半年没给她买新衣服了”他说这话时充满愧疚)

给父母:0元(孙为民说,他都几年没给父母钱了,他说,欠父母的,这一辈子也还不完,好在父母不需要他的钱,还常给他倒贴)

......  

孙为民说,上面的涨,只是大致的一个开支,有很多,都没记到账面上,总体下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基本全花完了,没办法,只能把自己挣的外快,补充进去。 “你知道,生活在城市,开支远不止上述这些,例如,洗澡,我是半个月到澡堂去一次,大多数都是在家里用水擦一下。”关于物价上涨,孙为民有刻体会。

孙为民来西安打工已经有5年时间了,在这5年的时间里,孙为民都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做了一个登记,如今这已经成了习惯。

补贴?奢望而已

说起自己的收入,孙为民很尴尬,“本打算到好一点的单位去,但因为自己没有本科学历,而自己又没有好工作经历等原因,拿着自考大专文凭的我,只能维持现状了。”孙为民说,物价没上涨以前,他的那点收入在他自己看来,还勉强过的去,因为在孙为民看来:“现在城市里很多人的收入还没我高呢。”

但随着物价一天天上涨,孙为民越发发愁起来。“这银行的利息已经涨了好几次,还的贷款增加了好几次,孩子的奶粉也涨了,米、面、油等都涨了......以前100元钱还能买点东西,现在100元却买不了什么东西。”

国家针对物价上涨,已经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但这些政策对务工者孙为民来说,真有点像水中的月亮。“国家要求涨工资,我们单位给你涨么?根本不可能,我们也知道政策,但国家的有些政策对我们这些务工者,只能是个美好的梦想。”

正说着话的时候,房门外有人敲门。孙为民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些烦恼:“这房东也真不是**,房租刚涨过一次,又要涨10元,电费竟然收1元钱一度,真是黑。”

“在新闻单位工作,还被人家欺负?”记者笑问。“呵呵,现在这社会,谁尿记者呀?我都后悔在新闻单位工作了,知道的政策越多,痛苦越多......你就说这物价上涨的事,我们房东的房租也跟着物价上涨,我去找他理论,人家反而还拿话呛人:记者怎么了,你是记者我的房子就不能涨价了?”

记者临走时,孙为民也骑着他的电动车往门外走:“还的出去挣点钱,要不,又买不起奶粉了,买不起奶粉,老婆就抱怨,难呀。如今像我这样的男人,在单位受领导的气,在家受老婆的气,如今,这物价上涨,我受的气更大了......”孙为民无奈地自嘲道。(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