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画坛“四高僧”:层岩叠壑图(图)

作者:张德宁 发表:2010-03-30 23: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层岩叠壑图》纵107厘米,横41.4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层岩叠壑图》作者髡残(1612-约1692),清代画家。俗姓刘,出家后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居江苏江宁(今南京)。少年读书,习举子业,好书画及佛学。幼母丧,及长,弃业自剪发投龙山三家庵为僧,云游四方。明亡时,他已三十多岁。晚年定居南京,圆寂于牛首山幽栖寺。他多病,食量极少,故虽好与道合者交往,但不多远游。性耿直而寡言,有时终日无一语,潜心研究禅理,一次坐关就是一年甚至二年,屋内仅有一铛一几。惟对书画不离不弃,他自题曰:“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画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自谓平生有“三惭愧”:“我尝惭愧这双脚不曾阅历天下名山;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阅遍世间广大境界;又惭两耳未尝亲智人教诲。”

《层岩叠壑图》落款:“癸卯秋九月,过幽闲精舍写此以志其怀焉。天壤石溪残道者”,其时髡残51岁,正当壮年。图绘一峰高耸,山峦层叠,悬崖壁立,白云缭绕,有泉自幽谷崖间喷涌,飞溅,顺势而下,涓涓细流,至山脚汇成溪池。水边亭榭横竖,坡岸林荫下有茅屋,堂上主客席地晤坐,侃侃而谈。有小径曲折蜿蜒上山,沿途有茅亭、凉棚,山上则楼舍密集,寺观森严。而深山密林无人径处,却有高人盘坐苦修。画之上方,远望去,有滔滔江水,无边无际,风帆移动,远岫隐约。“高远”与“深远”兼施,略似“Z”形的构图,布置繁密,却脉理清晰。山中的白云,在画中具分割前后,明晰层次,调节疏密,烘托主题之用。以浓墨、秃笔作干笔的勾、皴、点、擦,然后层层烘染,墨色苍厚,似是取法于王蒙,但勾、皴简率,而敷以重赭色,则又有些黄公望的意味了。

总之,景物繁复,笔墨苍莽,境界奇倔,气韵浑穆,依然是髡残自家法、独家法。如果你细细读了髡残题在画上的五言诗,则更有助于解释画家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了:“层峦与叠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日夕潭佳语,愿随鹿豕游。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欲自优游。”

清初画坛“四高僧”,风貌各异。与石涛的纵横恣率,弘仁的冷峭静穆,八大的萧索幽秘相比较,石溪尤以其用笔苍劲老辣,墨色浑厚清雅,而得以超越明人,直取元画意境。加上他重师自然,食古而化,自谓“变其法以适意”,因而在明末遗民中深受推崇。《国朝画征录》中这样评其画:“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笔墨高古,设色清湛,诚元人之胜慨也。此种笔法,不见于世久矣。”

来源:贵阳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