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圣手郑板桥(图)

发表:2010-09-25 20: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郑板桥不仅以乱石铺街、楷隶相掺的“六分半”书法和删繁就简标新立异的水墨画、尤其以墨竹著称于世,人称“画竹圣手”,他的题画诗、尤其是题竹诗,更透出这位“扬州八怪”领军人物的广阔胸襟。夜读《郑板桥集》,时时为诗中的独特意境拍案叫绝。

请看:“散出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道出了作者以少胜多的立意。但他没有停留在教条说教层面,用听不见的“秋声”和看得到的“风 雨”来为墨竹润色,使之相辅相成,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便给人以生动活泼、弦外之音的多层感受。而“一竿瘦,两竿够,三竿凑,四竿救”,则是作者画竹技巧的心得体会,讲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有悟性者自可从中受益。当然,画竹的最基本功夫是写生,因此,他在一首题扇诗中说:“缩写修篁小扇中,一 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行庵竹,长向君家学画工。”道出了深入观察,揣摸研究的画竹真谛。

郑板桥对竹子有着特殊的喜爱,他泼墨画竹,题诗咏竹,认为竹“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闲中闷中有伴,计中画中有情。”可以说是竹的挚友与知音了。在为人处世上,他以竹石气节自比: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之。”在积极进取上,他借竹而直抒胸臆:“画工何事好离奇,一竿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表达了何等的积极向上精神。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他借竹咏志,表达护花使者的决心:“笋芽沿江二月新,家家厨前剥春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在克服困难上,他主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富含哲理的诗句,通过生活体验, 娓娓道来,没有惊人之语,却引人深深思索,大长自己志气。

郑板桥坦承自己“吃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可见其对竹的特殊感情已到了何种程度。不仅如此,他还是大清国尚未成立的“绿色和平组织”中的一位环保志愿者,谓予不信,有诗为证:“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作者喜竹,每每以竹自况:“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慧眼独具,形象传神,不禁使人联想到作者不卑不亢、坚守气节的为人处世态度。又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既是写竹,更是写人,显示了诗人与黑暗官场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再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托物言志诗,一个“疑”字,向顶头上司道出了自己勤政爱民的感人情怀。语言质朴,手法穿 插,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但像他这样的清官不合时宜,十几年的七品小令从范县到潍县不仅未获升迁,反因放赈救灾而被最后革职。当他两袖清风回到故乡扬州, 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乌纱掷去不为官,梦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钓竿。”虽然成了一介草民,但忧国爱竹之心不改:“二十年前载酒瓶, 春风倚醉竹囱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春。

一世清白的郑板桥,在生活上自然就十分清苦。为了生计,他不仅为民时卖画,当官后仍然卖画,罢官后生活窘迫就更得卖画。往往一幅水墨竹中画、诗、书法同现,被人称为“三绝”。但当时盛名之下,求他字画的人天天能挤破门槛,可 真正付钱者了了。为一日三餐发愁的郑板桥只好撕下面皮,在门口贴出一首打油诗《卖画告白》曰:“画竹多于卖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是啊,生存才是硬道理,面子再大顶不了饭啊!这可能是古时文人最早的、也是最典型的商业广告。这位集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郑老先生,活到七十三岁,创作了一辈子。死后,他的真迹更是抢手,为收藏家所青睐。

上述题画诗意境深远,情操高尚。在诗人笔下,竹既有 “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的活泼生动,又有“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坚贞气节;既有“求人不如求己”的自力更生精神,又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态度,可以说把竹的神韵写活了写绝了。我深深感到竹即板桥,是这位老夫子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绿色化身!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