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光绪年间的“夏门古堡”(组图)

发表:2010-10-21 22: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令人惊奇的探险之旅,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眼前的会是什么景象

古老的堡门、巷道

古堡一角

古堡里仍然居住着部分人家

用传统砖雕装饰的民居门楼

汾水河畔,远眺百尺楼全貌

部分居民已迁出了古堡,没有人居住的房屋,很快便杂草丛生

“王子和公主在城堡里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提起古堡,很容易让人想起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城堡,抑或是浪漫的童话故事。

不过,古堡,不只是欧洲才有。老人、孩子和狗,还有门上半新不旧、写着吉祥话的对联,这是中国式的古城堡。

夏门古堡:探秘中国式古堡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有个夏门村,夏门村依山傍水,汾河自东向西绕村而去。村子里,濒临汾河水畔,矗立著一排宏伟壮观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这就是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终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夏门古堡”。

乍一看,这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古老战事碉堡,深入其里,原来别有洞天。

走在野草丛生的砖石古道里,就像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同时,又带有令人心悸的魔幻色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眼前的会是什么景象。

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自汾河北岸,依山傍水,顺坡而上,夏门古堡密密匝匝地布满整个龙头岗。

古堡现存古建筑共大小院落60余幢,民居建筑风格相近,但每一座院落又各不相同,层楼迭阁,错落有致。

古堡内的建筑群绝大部分保存完好,迄今经历400馀年风霜雨雪,虽然有部分人为拆毁、自然侵蚀,但并没有改变原有格局,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堡墙、堡门等。

其中,主要的院落群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道台院、百尺楼等;还保留了梁氏宗祠“惇叙祠堂”遗址一处,西祠堂及其他家庙遗址8处、老字号店舖5处、私塾3处;以及“竹林书院”一座,关帝庙、土地祠各一座,魁星楼、鬼门关、雁归亭、对碑滩、鲁班缠、文峰塔等遗址各一处,牌坊遗址5处等。这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与工艺水准,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奇趣,可居,可赏,饶有韵味。

史上显赫的夏门梁氏家族

古堡,就像一个符号,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位于夏门村西的秦王岭,曾是隋末李渊父子进军关中途经此处的驻军之所。与秦王岭相望的汾河对岸,有隋将宋老生扎过寨的“老生寨”。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对唐王朝生死攸关的决定性战役--雀鼠谷大战。至今,夏门村后的山坡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龙头岗”。后来,人们在此修建了“文昌宫”,希冀保祐一方百姓兴旺、平安。

夏门的兴盛,与史称“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梁氏家族的发迹有着密切关系。梁氏家族仕宦传家,明、清两朝族中先后有185人在朝为官,其中五品以上官员66人次,三品以上官员18人次,成为当地历史上显赫的名门望族。夏门古堡中最引人瞩目的“百尺楼”即为梁家七世梁枢所建。

在梁氏家族中,曾有一位名动京晋、清史留名的铁面御史梁中靖。清道光四年,山西省榆次县发生了一起官官相护、行贿受贿、逼死人命的“赵二姑案”。一向铁面无私、受到百姓称颂的梁中靖通过明察暗访,冲破层层阻力,上疏弹劾,最终经刑部提解京审,方真相大白,沉冤得雪,轰动朝野,成为清代名案之一。

合理保护与开发,成为时代课题

夕阳西下,一只乖巧的小狗在院落门口伫立守望着。

堡子里,不时有几个孩子跑过。一位老人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浇花。

至今,夏门古堡里仍然居住着少数人家。它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偶然有机会到此一游的人们。荒草蔓延中,每到一处,景象都别具一格。有些许普通百姓生活的气息,又有些许半废弃的野生形态,让游览像探险一样带有一种惊悚刺激的氛围,使它有别于许多以观光性质为主的旅游景点,成为一个饶有趣味的游戏式的历程。

不过,古堡里的部分建筑,因无人居住或年久失修,濒临坍塌毁损的危险。1994年,灵石县政府正式将夏门古堡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就如何合理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邀请专家前来考察,筹集资金以用于居民搬迁和建筑修缮。然而,和所有古遗址的保护一样,如何处理好对古建筑和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仍是亟需应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古堡、古镇或古村落,都不是凝固的化石标本,大多是因有人居住才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也才更显得生动和充满生命力。

来源:人民画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