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的世界昏庸的人

作者:刘光头 发表:2010-10-23 07: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上周周末,我跟着朋友外出调研。因为没带电脑,我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周日晚回到宿舍,刚打开电脑就看到西安反日游行图片,于是我迅速打开twitter,人们都在谈论着国内发生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YouTube,搜索“反日”二字,西安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郑州。

原来,就在我外出的两天时间里,全国已发生多起反日游行,并伴随着暴力:打砸抢。

我很快明白中午学校社团部发来的信息是怎么回事儿:“各团体兄弟姐妹们,近日国内屡次发生激进爱国事件。爱国之心诚然可贵,但广州当下的情况容不得如此激进的表达形式。亚运在即,广州之形象即为国之形象,即为亚洲之形象,请诸位多多思量,核实轻重缓急,若有类似事件请及时跟老师或学生团体部联系。”

如你所知,在中国,游行示威活动是需要政府批准的。于是我只能理解为这些反日游行示威活动是政府组织的,至少是政府批准的。更何况,这事儿升级到有打砸抢,它就是暴力行为,按照惯例,就应该被定性为“暴乱”。

预料之中情理之外,神秘的有关部门竟然表示发生此种行为在情理之中。

诚如连岳先生所言,“原来欺负同胞叫汉奸,现在欺负同胞叫反日。”

总有傻逼,会把说了一万遍的谎话当成了真相。在反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很容易地将反日这种傻逼行为看成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反日等于爱国”的教育,总还是能洗脑一批人的。既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部门的默许下这批人就会反一下日爱一下国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更何况还有很多日本高档货可抢来玩玩儿,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某推友所言,最好赶紧组织反美游行,咱们正缺美国高档点子产品玩呢。

反日,是因为历史上的侵略还是因为钓鱼岛领土权的问题?

如果是前者,我只有一个疑问:同样是被侵略,日本向韩国道歉了,为何不向中国和朝鲜道歉?如果是后者,我有两个疑问,什么叫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黑瞎子岛被割出去的时候你们去哪儿了?麦克马洪线名存实亡的今天你们做了什么?

当然,反日活动并不代表这些地区的大学生都是脑子有问题,不懂得反思。但毕竟,这也反映出某些问题。

如你所知,香港的年轻人反高铁,广州的年轻人撑粤语,而西安、郑州、成都、绵阳、杭州、武汉等地的人们却去反日。是的,无论这些地区具体的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是怎样的,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展示给外界的就是这样的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在广州和香港,这些年轻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没有采取暴力。在广州,小小的江南西地铁站容纳了上千人,但是你没有看到任何的暴力冲突,况且,这帮年轻人还要面对来自自己国家的警察的压力。当然,这也表明广州警察素质之高,没有蓄意制造暴力冲突。这,就是素质,就是进步。

周日晚回到广州,得知16日晚再次发生校园各大小出入口被警察封死要查证件的状况,这是继今年八一之后的又一次“大封锁”。在我看来,这对于广州的学生来说,完全是多余的。前一次,年轻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诉求在7•25时已得到了表达,所以不会跟风参加八一的活动;对于公民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广州来说,担心这种反日活动纯属多余。在广州,和香港一样,由理性青年占据着主导话语权。

梳理到这里,我忽然喜欢上广州,忽然对广州充满了希望。

尽管广州离公民社会的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并且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之付出一点点,我们离实现它的一天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我深知人们掌握的信息是严重很不对称的,所以会发生“过激爱国事件”完全在预料之中,况且这明显是受到某些愚蠢的地方政府的默许发生的。

我只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突破信息的封锁,去到一个信息自由流通的互联网世界,去与真实的社会接触,去丰富自己的思维视角。

我想说,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那些过去鲜为人知的事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公开化,纸包不住火的时代已经到来,就看你知不知道或者愿不愿意去看见而也。

在twitter,在Facebook,在YouTube,在牛博国际等这些网站,你会发现很多门户网站没有的信息,它们是这个真实世界的另一面,并且已经呈现在那里,就等着你去发现而也。

这是个庸俗的世界,也有太多的庸众。逃离的方法很多,接受多元的信息就是第一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1510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