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迷思 有钱能使子读书?(图)

作者:陈之华 发表:2011-02-23 19: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去年9月,我参加国三女儿的亲师会。班导师提出两种鼓舞学生的奖励方式:一种是由既有班费支出“段考成绩进步奖”;另一种则是顾及到成绩好的同学不 容易拿到进步奖,而设的“成绩优异奖”,也就是奖励模拟考PR值成绩在91以上的同学。后者的奖励方式,资金来源则由家长另外捐款,老师因此特别询问家长意见,进行投票表决。

普遍来说,女儿班上的同学都相当“绩优”,所以家长们投票结果,并不意外的是多数家长欣然赞成设置绩优奖金。而我,大概是少数几个没举手赞成的。

几天之后,女儿拿了是否愿意捐款的单子给我,这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天,要是勾了“否”,好像对班上毫无贡献;勾“是”的话,却有违我个人的教育理念。

被女儿催促赶紧填妥单子的周末夜晚,我正好经过她的房间,孩子要我看她写的联络簿,说我一定会以她为荣。我很快读了她写在绿色便利贴上的文字。

想不到,她对“捐款”一事的看法,竟与我几乎一致。她写道:“老师您询问我们有关奖励金,我认为,都可以吧。但是,请一定、一定要先给有进步的人!但对于要以校排,还是以班排的方式,我都没有意见,只要班上的人开心就好。”

优秀,需要再以金钱激励吗?

于是,我们一起坐下来谈论我迟迟缴不出单子的原因。我一直觉得,能保持在PR值91以上的孩子们,真的已经够“优秀”、够棒了,全国前段班耶!以基本学习能力来说,只要他们愿意持续下去,而且也真懂得学习方法,那读书、考试之于他们,根本不是问题。反而更该思索,我们是否仍需要再以外在的奖励形式,去诱发读书动力?还是使他们更加明了,读书,是为了自己,而不需要再添增任何“鼓舞”的资源?真有额外的资源,是否该给较需要的人?

我和孩子说:“这事让我思索这么久,不外乎是你们从小到大,我好像从没拿奖金做为激励你们学习、读书,甚至从事任何活动的鼓舞方式。我从未想过威胁与利诱,可以与求知、做学问划上等号。而捐款给成绩已经够好的孩子,真的不必要。因为台湾各地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孩子,需要你们班上家长捐出的那份金钱,而你们班上绝大多数的同学,说真的,什么都不缺了啊!”

女儿入睡后,我特别拿了她的联络簿给先生看,让他也了解孩子的想法与这份颇有正义感的心思。当我为老公翻开联络簿时,才赫然发现自己急于看完绿色便利贴后就拉着孩子说话,而她所写下的却是满满的整个栏位。我只不过看了她额外用的便利贴,就开始侃侃而谈了。看来,自己还真急躁了些。

花了不少时间与孩子分享自己的观点,此时乍然看到她先前写下的言辞,根本就是我后来跟她絮絮叨叨的想法。她竟然还“耐心”的听我讲完,可真让我有点赧然。曾在北欧生活了六年的她,这段振笔疾书写下充满学习反思与关怀的文字,确实让我感到骄傲。

她写着:“老师,班上的进步优良奖活动,我真的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好”是因为会鼓励大家吧。但这样有点像是班上很多家长对孩子说:“考上前六名才可以有新手机!”、“前十名才能去剪头发!”、“PR90多以上,才可以买鞋!”……

我觉得这样好怪,你的成绩、分数,跟你的头发、手机和鞋子等等,到底有什么关系啊???这样子好吗?这样子对吗?这样子是LEARNING (学习)吗???”

和女儿讨论此事后,女儿在簿子里又加上一段话:“老师,我跟我妈的想法一样。我妈没有要捐赠,因为她认为PR值91以上的孩子,已经够好了……

老师,在这里,好像都只有注意到“优秀”的人……学校每次上台领奖,都是同样的人,难道其它的人就不值得‘鼓励’吗?”

我和先生看过后,发现孩子真的保有北欧教育环境里所形塑出来的人文思维,不论对于学习的真正目的,或是愿意关怀其它更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如何看待已经“够好”的孩子所该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女儿当时也说,能念到PR值91以上,其实就已经懂得读书考试的窍门,根本不需要再用更多的“激励”了。这就好像她的英文考90分以上,根本是应该的,不需要再以其它的奖励来使这个科目更精进。自己擅长的科目,“求好”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谁更需要资源挹注

那个周末夜晚,我从与女儿的谈话得到一个灵感。捐款还是有,但绝非锦上添花,而是直接写明要捐给每天得待在学校上到“第九节”课的所有同学,当做傍晚点心费的一点补助。而我心上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最近一年来,有机会造访台湾许多地方的学校,不仅到过“明星”高中、“明星”大学,也有机会去了不山、不市的中小学,当然也包括中南部的几所职校。我愈是面对各地的孩子、老师、家长们之际,就愈加明了,与所谓的“优秀”孩子对话,有时真会让大人自以为是的很有成就感!

然而,对于立足点和受教机会、环境多少有些不同的孩子,从他们较坐不住的身影、较无法专注的神情、较需要费力的讲述中,我总不由得百般思索,这社会,到底谁才更需要资源挹注啊?

每回想起那些我在台湾各地见到的身影,就会一再思索,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

撰写这篇专栏时,再度与孩子聊了些许看法。大女儿灵光乍现的说:台湾的教育好像一台大卡车,优秀学生很像是拖车头,拚命的被鼓励往前冲啊冲,但卡车原本该载运的货物,就像许多学业成绩较差的孩子们,早已被遗弃在不同的公路上。卡车头根本没空往后看,只能被催促不停的往前冲刺。

女儿接着又有感而发的想起去年7月的香港行旅,并说:这样不太好,真像香港这个不太大的地方,却有极为显着的贫富差距;好的极好,差的极差,让人觉得很不均衡,也很不协调。

其实,教育资源的分配,一直是我们教育现场的大问题,好学生的资源,永远不嫌多,其它孩子的资源,又永远不够多。家有优等生的父母们,请一定要让您“优秀”的孩子,具备同理心与社会关怀,因为那才是在您们百般期许之下的“精英”人才,所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啊。

来源:亲子天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