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公司的悖论

作者:陈季冰 发表:2011-05-11 0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不久将从政府那里得到1000亿至2000亿美元的巨额新注资。虽然这则消息援引的是未具姓名的“知情人士”报料,且迄今并未得到中国官方确认,但综合近来许多信息来看,我们似乎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真实的。

在今年3月初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曾公开表示,当时中投已全仓运作,没有新资金投资于大项目,正在等待更多注资。在被媒体问及政府是否已同意向中投提供更多外汇储备时,汪建熙的回答是:具体细节仍未确定,但“没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也许是为了证明新的政府注资的可靠性和必要性,他还晒了一下中投过去两年内不菲的帐本:公司2009年报显示,全年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约为11.7%,实现净利润416.6亿美元,当年新增投资约580亿美元;至于2010年的回报率,则“与2009年大致相仿。”

在稍后的3月下旬,我们还从媒体获知,中投公司内部当时正在就 “二次注资”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曾就此向一些外部专家咨询。可考虑的注资本方式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沿用公司成立时2007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储的方式,二是由外汇管理局向中投公司出资,三是外管局将外汇资金委托给中投公司用于投资。按照《金融时报》日前的说法,后两种建议已遭否决,新的注资仍将沿用“07年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仍将是未来中投的唯一股东。

事实上,中国业已无比庞大且仍在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正日益令众多有识之士丢掉虚幻的财富假象,将其视为一个前景极为不安的大包袱,这是中投公司需要“二次注资”的根本原因。央行不久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比去年末又增长了将近7%。难怪央行行长周小川18日晚上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要感叹:“外汇储备确实太多了!”而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近日更直言不讳:中国外汇储备应该控制在8000亿到1.3万亿美元之间,过多的外汇储备必须分流。据周小川透露,央行正在考虑用外汇储备做一些战略性投资,尝试新的投资风格和领域,目前方向已经确定。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随后跟进的报道称,央行打算按专业分类成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贵金属基金等,同时也在研究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现成的中投公司再注资方案自然也在其列。

然而,若仔细研究中投公司三年来的帐本,我们便会发现,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中投于2007年获国家3000亿美元注资成立,其使命是将中国的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海外资产,有别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以美元国债等固定收益债券为主的低风险投资模式,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不到现在的一半——1.5万亿美元。

中投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便是入股美国私幕基金巨头黑石集团,但是,2007年9月,黑石集团从中投拿到股权投资之后,马上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20%的股权。 2008年6月,它以11亿元的价格买下上海长寿商业广场,这是黑石集团在中国房地产业的首笔买卖。此后,黑石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成功的投资与合作,其中很可能还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市场人士评估,黑石投资中国的收益率高达100%之多!但对中投而言,这实际上意味着,它这边将美元投出去,那边却又撬动了更多的美元流回中国市场。虽然表面上它的确通过黑石或其他跨国金融机构的分红赚了点钱,但对中国整体经济却造成了更多外来流动性。

再来看看中投最稳定的“财源”,那其实是中投旗下的中央汇金公司投资于几大国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收益。根据最新发布的年报,2010年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合计分红1693.05亿元,其中大股东汇金公司独得875.89亿元。有分析机构测算过,在2008和2009两年,中投的这部分分红收益率均高于同期的境外投资回报率。就在最近,中投还斥巨资入股中芯国际和中铁集团两家中国企业……但这些回报丰厚的投资显然与成立中投的初衷——海外投资(及其能力)以化解国内外储压力——毫无关系,甚至背道而驰。

如果进一步考虑中投的资金成本和汇兑损失的话,不足12%的收益率恐怕更难令人满意。中国安邦咨询研究总部的报告指出,中投的资本金来源于财政部2007年发行的15500亿元特别国债,公司需每年支付4.5%的债券利息。中投公司以美元在海外投资,以人民币在国内付息,假设这几年里人民币每年平均升值5%(今年恐不止这个升势),中投将承担相应的汇兑损失。光是这两项加起来,就至少是-9.5%,差不多把中投的收益吃干净了。

正因为如此,《财经网》评论说,这笔帐是无论如何轧不平的,“中投在打一场注定要输掉的战争。”

发生在中投公司身上的悖论故事正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缩影和必然产物,这种制度的要义,其实就是将本应分散在居民家庭和企业手里的外汇强行收上来,交由国家集中支配,其中蕴涵的巨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所幸我们从已经公开的信息里尚未闻知中投公司成立3年多来有什么重大的闪失,但只要不放弃目前的模式,这个全球资本市场上的“巨无霸”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而从央行新近打算筹建专业投资基金和外汇平准基金的传闻来看,它似乎想要撇开中投这种类似于“阿布扎比模式”的主权基金投资形式,学习在该领域内更为高效和领先的“挪威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据说,中国央行与挪威央行交流颇多,周小川本人也访问过挪威。但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也好,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也好,它们代表的只是不同的投资模式和风格,这就好比两家同样成功的股票投资基金,很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认识、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更何况,挪威和新加坡都是弹丸小国,相对于中国,其外汇储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的问题依然在于: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是否能够有力地支持挪威和新加坡模式?我对此是悲观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一五一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