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代帝王都供奉并未权倾天下的关羽?

作者:黄 华 发表:2012-02-05 16: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明嘉靖十年(1531年)建成,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它的政治、文化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等,是对民族祖先和历代先贤进行群体祭祀的庄严场所,位居京师“五坛八庙”之一。据文献记载,从明代嘉靖年间历代帝王庙创建到清朝灭亡的1911年,在历代帝王庙总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明代嘉靖帝,清代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等先后亲自主祭的大典就有16次,其中雍正帝有5次,乾隆帝有6次。由于祭祀者和被祭祀者都是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君王,所以历代帝王庙的建筑就有了极高的等级规格和庄严豪华的皇家气派。以景德崇圣殿为例,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天子的“九五之尊”;其屋顶采用重檐庑殿式,即有双重屋檐,前后左右有四面斜坡,屋顶被黄色琉璃瓦覆盖。这类建筑的等级是最高的,只有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或帝王陵寝才能使用这个等级的建筑样式。

庙中庙

在历代帝王庙的西南角,有一个关帝庙,形成“庙中庙”现象。在帝王庙中为关羽单独建庙,是很独特的一景。关帝庙并不稀奇,但关羽并不是帝王,在历代帝王庙里给他单独建庙,颇为特殊。

关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地位很高。民间敬仰他,把他供奉在家,或供奉在店铺里,视他为保护神、财神。儒家敬仰他,把他捧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武庙”多过“文庙”。佛家敬仰他,把他拉入佛门弟子,奉为“伽蓝佛”。道家敬仰他,把他封为“天尊”“大帝”。大多数关庙由道家住持。历代帝王敬仰他,封他为侯、为公、为帝,敬他为神、为圣。关羽由人演化为偶像。在这位偶像的身上,凝聚着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关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但在历史中,关羽毕竟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臣子。为什么在北京历代帝王庙中单独建有关帝庙,目前缺乏可考的依据。一些专家认为,关帝历来被官民共同奉为保护神。在历代帝王庙建筑群里,单独建关帝庙,是想借助忠义仁勇的关帝来镇恶辟邪,起到护卫的作用。还有些专家推测,关羽曾被众多皇帝尊崇为武圣关帝,倘若按功臣名将的身份,把关帝供奉在东西配殿中显得待遇偏低。若要按帝王身份供奉在景德崇圣殿里,又有点于礼不合,故只好为他单独建庙供人祭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配殿中的武将只有39位,比东配殿中的文臣少了一位,这一位正是关羽。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且相互之间也并不矛盾。当初建庙时,应该是两种原因共存的。

关于历代帝王庙中的关帝庙究竟是在哪位皇帝手中建起来的,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结论。明代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帝庙的记载,在相应的位置,时为“具服殿”,也就是皇帝亲祭历代帝王时的更衣、休息之所。在《大清会典》中,历代帝王庙图上在西小院的位置则有一处标注“关帝庙”3个字的三开间独立庙宇,而皇帝更衣、休息则搬到了景德门外左侧阶下的“御幄”,也就是帐篷里。《大清会典》是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史籍。据此推测,关帝庙应该至迟在乾隆末期就有了,也可见清代皇帝对这个关帝庙的重视。

帝王敬奉关帝,古之既有。特别到明代迁都北京,曾在紫禁城内修关庙以为皇帝亲自享祀,后因故迁出,但迁往何处已无记载。清代皇帝敬奉关帝,由皇帝亲修庙宇以为独自享祀的现象实为独见。历代帝王庙中的关帝庙应是乾隆皇帝所建。以乾隆对汉文化熟识程度及社会对关帝崇奉态度,历代帝王庙中的关帝庙在所有关庙中,地位最为特殊,庙享也最为显赫。随着历朝历代对关羽封号的不断加封,所建之庙也相应有关侯庙、关公庙、关帝庙;而从修建者的角度又有民修、官修、敕建和皇室亲自享祀之分。而历代帝王庙中关帝庙的规模虽然不可等同于一些“敕建”甚至民间的庙宇,但历代帝王庙作为明清帝王“敬宗法祖”的特殊场所,在一定的宗法范畴里,它的地位自然非同凡响,神灵也被崇敬关帝的人们视为最具神通的。所以,自历代帝王庙开放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许多香客前来拜祭。因为大家相信,既然它的地位是最尊崇的,那么它的香火也是最灵验的。

关羽崇拜虽然出现得很早,但在清朝格外受到重视,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对汉文化推崇备至,对关羽的谥号更是有“独到的见解”。关羽原谥为“壮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下旨:“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世祖章皇帝(顺治)曾降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今当钞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其官板及内府陈设书籍,并著改刊。”乾隆帝以为,“缪”有错谬、诈谬的意思,谥法也有“武功不成曰缪”的说法,所以说它“并非嘉名”。于是他不仅追加美谥,连史书原来的谥号也必须一律追改。乾隆皇帝修改关羽的谥号,就其本心而言,当然是出自维护王朝利益的私心,借“忠”“义”来“教化”臣民,化解民族矛盾而已。但这么一来,关羽崇拜更加受到官方重视,也更加扩大影响了。乾隆既如此重视关帝崇拜,在历代帝王庙中建皇帝亲奉的关帝庙也就再合适不过,更可见其地位的尊崇了。以此为基础便形成了今天“头枕洛阳(河南洛阳),身卧当阳(湖北当阳),魂归故里(山西解州),位尊帝王庙”关公崇拜的全新格局。

金面关羽

北京历代帝王庙里的关帝庙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这里所敬奉的关羽,不是通常的红脸而是金面。既没有手握青龙偃月刀,也没有捧读《春秋》,而是头戴王冠冕旒,双手持牙笏,神色俨然。金脸关羽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关羽为金脸源于明末大西政权。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拜文昌帝君张亚子为祖宗,改七曲山文昌宫为“太庙”。张献忠认为,治理天下要文武双全。在武的方面他崇敬关羽,拨银在大庙旁修成关帝庙。文昌帝君和关圣是为家庙中一文一武。文昌帝君是神,其像为金脸,关圣与其地位相当,自然也成了神,也应是金脸。但此说颇值得推敲。清代官方视张献忠为“流贼”,南明永历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张献忠的余部,与清军血战多年。乾隆帝显然不会继承张献忠的创意。一说是因为关公死后成佛,金脸是成佛的象征,所以是金脸。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关羽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封赐为“协天在帝护国明王佛”。既然成佛,则为金身。所以,金身金脸,头顶帝王冕也就是合乎逻辑的了。但关羽金脸的起源也许更早,因为关羽也是道教的神,他在宋朝先后被封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在元朝被封为“护国崇宁真君”。“真君”为神与人的分野,作为道教的神,关羽也是有资格塑金脸神像的。

今天我们已知的京城金面关帝庙除历代帝王庙关帝庙外可能就要数前门关帝庙了。此庙建于明永乐八年。传说明世宗嘉靖皇帝在禁内供奉了金面关帝一尊,后来嫌神像太小,命人重制一尊供奉;但原有的金面神像因已受了百年香火,弃之恐有不吉,便赐给了前门关帝庙。该庙香火旺盛,只可惜上世纪70年代,因修建地铁被拆除。

来源:中国文化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