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项”的由来(图)

发表:2012-05-15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代的文人相敬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有互相看不起的毛病,然而凡事也不可一概而论。

唐朝有个读书人叫项斯,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诗写得不错。可是由于无人推荐,默默无闻。为了让诗名被人知晓,也为了求得名家的指教,有一次,项斯带着作品去拜见一位叫杨敬之的人。杨敬之在当时很有些名气。他读了项斯的一些诗,拍案叫绝。此后,项斯又带了些诗稿去拜访。这位杨先生不仅热情接待,而且当项斯告别之时还挥笔赠诗一首: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意思是说,项斯的诗好,为人的风范比诗还好。“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确实这么做了,他到处赞美和推荐项斯的诗歌,项斯的名声渐渐传开,直达长安。第二年,项斯应试,中了进士,一时间名声大震。

杨敬之就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而是热情的帮扶后辈。他那句“到处逢人说项斯”后来流传开了,经过变化就形成了一个词语“说项”,引申为替人说好话,替人讲情,现在这个词还经常使用。

另外,元朝时候,萨都剌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山东有位文人读了之后不以为然。他对人说:“这首诗有的地方还须斟酌。”于是萨都剌专门去寻找他,想问个明白。

两人见面后,那人说:“闻和听都是听,意思不重复吗?不如把‘闻’字改为‘看’字”。萨都剌有些犹豫。心想:看雨合适么?那人笑了笑:“古人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诗句么!雨虽有声可听,亦有形可看呀!”萨都剌觉得有道理,赶忙下拜。在文坛上,这样“一字师”的例子,文人互相尊重的佳话还是不少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