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父母(图)

发表:2012-05-15 17: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网络图片)

孩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要想孩子的心理健康,就需要父母用心的教育。在生活中,夫妻双方扮演着互补的角色,共同指导教育孩子,这样的人格才不至于产生偏差,使孩子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

现在,很多家庭里母亲掌握着孩子教育的主动权,父亲往往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

某位心理学家,有这样一种比喻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离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能量”,帮我们形成完备的人格。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影响最大,在婴儿期、壮年期、老年期影响较小。

婴儿时期:在婴儿期,孩子主要依赖母亲。因此,看似出生时早已剪断的脐带,实则还存在于母子的心中。此时,父亲恰恰要充当加速母子分离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边三角的家庭模式。在这个阶段,父亲应该多抱抱孩子,和他们建立感情。

儿童期:这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懦弱和疏离的父亲是将儿子推向同性恋队伍的“罪魁”。父亲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这会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女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

青春期:超越的标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不再认为自己是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亲了。男孩开始看不惯父亲,甚至觉得爸爸窝囊;女孩则把对异性的崇拜从父亲转向同龄人。父亲开始成为孩子超越的标杆。

父亲要注意自身行为,一方面,不要过分压制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果有可能,要多带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另一方面,对待别人,这一点可能更重要。此时,父亲要孝顺老人、关爱弱小、宽容待人,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这样孩子超越的将是一座高峰。

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有所偏差,要合力教育好孩子。可能父亲的角色更多的是养家糊口,但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远比更多的金钱可观。大部分家庭里,母亲承担了所有教育的重任,这是很不可取的。孩子只有具备了父母的双方人格特点,才不容易出现极端问题。

来源:宝宝地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