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悟:勿让第四权沦丧(图)

作者:林天悟 发表:2012-05-28 23: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香港大游行平反六四(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下周一便是六四事件二十三周年,维园的烛光肯定会风雨不改地点亮。此际正是特区管治班底换届的春夏之交,时代变革在即,香港的新闻和言论自由看来在未来五年、更大可能在未来十年,将会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到底是更加靠向一国,抑或坚持守住两制的防线?观乎近日接触的记者反应,悲观看法似乎占大多数。

传媒之所以称为社会的第四权,在于发放的资讯经过筛选、核实,报道内容对群众具有公信力,从而达到监察政府的职能。传媒一旦沦为政权的喉舌,纵使仍然能够经营,甚至闷声发大财,但已难取信于民众,逐渐受到唾弃,变成对社会可有可无的“建制派媒体”,就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公信力早已沦丧。

传媒风骨 历历在目

遥遥回看八九六四,那年头传媒风骨铮铮,带动六百万香港人(当时人口)声援学运,香港的记者拚命往北京天安门跑,大有不惜洒汗溅血的豪情。当时,记者是备受社会尊崇的职业,那股热情感动了许多年轻人立志入行,不少人如今已成为业界的中流砥柱。

上周六翻阅《信报》,看到《文汇报》前副总编辑程翔的访问,内容免不了谈及《文汇报》“痛心疾首”的社评。程翔明确地说,那是另一位副总编辑曾敏之出的点子,社长李子诵和总编辑金尧如支持,再经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拍板;他在访问中强调:“《文汇报》是有纪律的,社论开天窗这般大事没可能不经上头(新华社)拍板,张浚生批准这社论,是一刹那闪现人性。”然而,广场上血与汗迅速洗刷干净,经济起飞,人性只是昙花一现,党性压倒一切。

常听到资深传媒人说,左派老文人都是腰板挺直,行事做人追求光明磊落,从不掩饰自己的爱国立场,而李子诵先生一生坚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有善必扬,有恶不隐”,赢得左中右业界的尊重。然而,时代在转,李社长的十六字办报真言,虽然为“中立报道”下了最有力批著,但是,诚如才子陶杰本月16日在报章专栏所言:“以国际新闻学标准,用这十六字来办报纸,依然不合格”。

陶杰在文章里说:“问题出在‘有喜报喜,有善必扬’这八个字。政府有什么‘政绩’,……若是事实,只须报道。譬如殖民地时代,东区走廊落成,海洋公园揭幕,不必理会是喜讯还是忧闻,报纸三两百字报道,从不用头版,更不必用一篇社论拍马屁。但相反,政府政策出错,报纸必将鞭伐,换言之,报纸的功能,不必代政府‘报喜’与‘扬善’,但政府有问题,都必须大幅重点报忧与伐恶”。

为民做事 政府本分

在此强调,笔者认同陶杰所言并无折损李社长之意,皆因传媒的监察权力,源头不是来自“中立”,而是来自对当权者的“鞭伐”。管治机关坐拥庞大的公共财产,掌握统治和分配资源的权利,香港政府还奉行高薪养廉政策(近年经常出现高薪养贪——贪薪金,也贪权),薪金福利名列世界前茅,特首薪酬高过美国统总奥巴马;而香港人出名温驯易管治,过去的游行示威从未演变成暴动(未来则难说)。

在这样有利的管治环境下,干实事只是公仆应尽的本分,做得好何须放大褒奖?惟回归以来,政府施政失误处处,追究问责亦是合理不过,何况政府从来不缺人脉和宣传渠道,民办的媒体若仍然甘心为当权者附和唱好,那就是等于放弃第四权

因此,当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撰文交给传媒刊登时,如何处理就成为报馆的表态时刻。须知道,身为一个地方的候任首长,从他当选那一刻到任期完结为止,都不可能有“个人意见”,也谈不上“言论自由”,因为其一言一行都与港人的福祉有关,否则曾荫权接受富豪朋友“私人款待”,就不会掀起轩然大波了。

梁振英的文章由六份报章同日刊登,分别是《明报》、《晴报》、《新报》、《文汇》、《大公》、《商报》,内容质问立法会议员以拉布阻碍新政府改组,对市民有什么好处?指市民对新政府有期望,应该让新政府团队齐整地在7月1日全体就任。

这篇“未来行政长官”稿件,被当成特稿或来论处,以“无添加”方式直接出街,报章版面成为官方通告的传声筒,许多行家均质疑是否妥当,为什么不是当新闻去报道,然后加上学者议员的评论?关乎行政长官的看法,为什么不是由政府新闻处公告?只给个别传媒,抑或所有传媒都收到?是不是属于有稿费的“投稿”方式?为何选择用这种方式发声?期望喜欢指点传媒的候任特首办高人公开回答。

扩大班子 有责查明

行家谈论得最多的“公信报”,该报号称本港中文报章之中公信第一,但特首选举期间,政界人士公开质疑它是“挺梁派”,纵使报社多次发表社论否认,但仍未能让外界释疑,如今又刊登一篇官样文章,往后将更难“洗底”。

更大的争议来自“公信报”翌日的社论:〈与其七一前为难梁振英不如七一后监察梁班子〉,调子跟梁营同出一辙,指立法会应先通过新政府改组议案,日后再观察官员表现;标题上“为难”一词是负面用语,有责难阻碍者、斥责阻碍无理之意。该篇社论在面书和讨论区广泛流传,反应满是痛心和失望,认为跟梁的文章互相呼应,报馆内部亦有不同意见。

本栏曾经写过,社论关乎报社的立场,下笔前必须由高层人员讨论和拟定内容,再由特定人选执笔,绝不是个人意见栏目。如今立法会内各党派尚且对新班子满是疑窦,除了新增大量职位、涉及逾七千万元公帑外,当中会否有政治酬庸?人选是否恰当?过去问责制令市民大失信心,政府推出前都大谈先让人选上任,然后再“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呢?

答案是,职位不断增加,局长不行?就请团队帮忙,团队不行?就找顾问,顾问不行?再换……。七一后有没有新管治班子都好,香港也不会变天,但改组成五司十四局后,肯定易请难送,面对一个不由人民授权的新政府,哪间传媒充当抬轿者,都是等于断送第四权的帮凶,何必呢!

痛心,是因为仍心存希望;正如六四的烛光不灭,代表人心不死,传媒同业,请慎思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信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