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新发现助解“夏都”之谜(组图)

发表:2012-06-02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水书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是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由于“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流失比较严重。近些年来,为了抢救这一文化瑰宝,贵州省有关部门在专家指导下,对“水书”进行了大量征集和抢救工作,目前共征集抢救到6000多本珍贵“水书”原件。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2002年3月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进行收藏保管。中外专家、学者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馆藏“水书”进行考证和潜心研究,取得3个新发现和新突破,水族历史有可能由此改写。

                                 

                                            “水书”之二

发现1400个古文字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定水族古文字仅400多个,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在注录馆藏的1516册水书中,又发现了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书古文字已达1400多个。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水族古文字的进一步发现,对于解读水族的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贵州省荔波县档案局局长姚炳烈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已收藏6000多册水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不断发现水书古文字。”

水族古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虽”:泐即文字,虽即水家,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水族古文字由3类组成: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借用汉文字。早在20世纪初,水族古文字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1943年,著名社会学家岑家梧教授首开水族古文字系统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水书与殷商甲骨文有姻缘关系,其创始地在西北,后辗转迁徙而传人黔,是一种被压迫民族的文化。

1983年,吴支贤、石尚昭撰文指出,水族古文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古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遗产之一。1999年,王品魁破译了拉下村水文字墓碑上的水族文字,并推算出墓主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水族古文字书写的墓碑。

由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并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到荔波研究。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法国国家社会科学语言研究中心、东亚语言学研究中心聂蕊博士说:“学习研究水书,对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日本国中国汉语语言学会会长远藤光晓题词:“如果水书介绍到日本,将会像东巴文那样引起大轰动。”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水族语言研究专家曾晓渝教授说:“水书是水族人民珍藏的文化典籍,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因为越是古老的,越是重要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水语、水书是独特古老的人类文化瑰宝。”

据专家介绍,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目前,已征集到的水书中不少卷本是顺治、乾隆年间书写的。荔波县最早的一本木刻水书是明弘治年间的。荔波县档案局在已经水书专家学者注录鉴定的1500多册水书中,发现有出自明朝弘治年间距今500多年的木刻版本1册,手抄本8册;清朝年间1053册;1949年以前325册;49年后124册。

水书中找到夏陶符号

去年底,荔波县档案局收到省档案局转来的一封信:一位江苏民间人士称20多年前收藏到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八莲辦陶瓷注碗,碗内有lO个神秘符号。曾向多位专家求证,始终无法破解,希望贵州确定这些符号是否是水书,并破解其中含义。

近几年来一直在从事水书抢救、征集工作的姚炳烈局长看到这些临摹的符号后,直觉这就是水书文字。他邀请了3位水书先生分别单独对符号进行辨认、破译,结果完全一致。同时,从档案局现存的水书中,也找到了与这lO个神秘符号一模一样的文字记载。

为了进一步确认,贵州省水家学会、荔波县档案局等有关领导多次找陶瓷注碗的主人,要求看实物、索要照片,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一拖再拖。随后,这位收藏人士又向荔波县档案局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一一瓷碗上的文字与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陶器上的神秘符号很相似。经专家、学者初步研究认定,水书中的确有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文字记载。目前,已经找到了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水书文字符号就有10多个。

今年初,江苏收藏人士终于为荔波县档案局寄来了河南临汝窑八莲辦陶瓷注碗照片,通过照片上字的排列顺序。荔波水书先生们又破译出了碗上10个符号的含义,碗内壁上的8个字表明该碗装窑及烧窑点火的最佳季节、日子及时辰,碗底的“一”和“七”代表某种序号。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介绍说:“这个解释与夏陶符号‘可能是制陶工匠为表示某种特殊含义而刻画的’说法正相吻合。”

而这一习俗,生活在贵州的水族人至今仍在沿袭。水书先生蒙熙能告诉记者,谁家要做烧碗铸锅、立房建屋、婚嫁、下葬等活动时,就要选择一个好时辰、好日子、好季节,即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一季当中最好的一月、一月当中最好的一天,一天当中最好的时辰。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南的洛河之畔,1959年被发现,是研究中国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这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根据这一重要发现,一些专家学者推断水族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夏朝。贵州省水家学会副秘书长潘永会说:“夏代陶器及北宋瓷碗神秘符号的初步破译,说明古老的水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说明水族先民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水族的历史就有可能上推2000多年。”而这个发现也有助于解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关于二里头遗址是否“夏都”的千古之谜。

古文字在水族地位神圣

关于水族文字的来源,水族人有自己的说法。

传说之一:水族文字是水族一位名叫陆铎公的先祖创造的。他花了6年时间创制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满一屋子,后来天皇派天将烧了装着水族文字的房子。陆铎公怕再遭天皇算计,此后全凭记忆把文字装在肚子里。

传说之二:水族文字是陆铎公等6位老人在仙人那里学来的,仙人根据水族地方的各种牲畜、飞禽和各种用具,造成了泐虽。6位老人经过6年的学习,终于把泐虽学到手,并记在竹片、布片上带回。在回家路上,泐虽被人抢走。为了避免再遭人谋害,凭着记忆,陆铎公故意用左手写泐虽。改变字迹,还将一些字写反、写倒或增减笔画,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特殊的水族文字.

至今,水族古文字在水族社会中,仍然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对写有水族古文字的水书,哪怕是一张纸屑,人们都不能跨之、坐之、踩之。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潘朝霖认为,水族古文字沿用至今,其中必有深厚的文化精神依托和底蕴支撑。

 

来源:国学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