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媒:赴日中国游客可以适当有点“距离美”

发表:2012-08-20 21: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目前,“中国观光客效果”已经波及到全世界,为各国经济做着不小的贡献。对日本来说也是一样,每年约有140万中国观光客来到日本。日本的旅行社、零售业店家等虽然很欢迎中国观光客,但普通日本民众却经常对中国人敬而远之,有的人甚至嗤之以鼻。

日本的网络或是电视采访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国人最大的牢骚就是:“不守规矩”。我本人就曾经历过这种事,招待“后爹”来日本玩,本想趁机拍拍马屁,搞好一下关系。结果就因为一些很小的规矩,惹怒了他老人家。我本是好意,为了不让他受日本人的白眼,舒心旅游,但他却觉得都这么大的人了,为何要去守别人的规矩?

其实在异乡外国,没什么必要非得做得尽善尽美。但是看看全世界的旅游者们可以发现,除了一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是“为了守规矩而守规矩”外,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人却能将自己的行为通用到别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次在游泳池遇到这么一件事。一对中国父母带着3、4岁大的小孩在儿童泳池玩耍。他们旁边有一对日本夫妇,带着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练习浮水。这两个孩子在不宽的泳池两头沿一条“看不见的直线”来回来去,从没有偏离过这条线。而那位中国小孩的走位则非常飘忽,经常“入侵”到这两个日本小孩的直线中。这对中国夫妇完全没有阻止,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

从这个小事中能看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这无可厚非,谁也没有做错。但有的日本人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说话大声、不喜排队、与旁人离很近也不知避退。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还可事不关己,等发生到自己身上时,很自然就会产生对中国人的抵触。而这些对中国人不喜的元素,全部都能从中国观光客身上找到踪影。

抛开“群体”概念不谈,如只从个人习惯上找原因,恐怕就是中国人对彼此“个人空间”的概念比较淡泊。按照美国人类文化学学者爱德华•霍尔的理论,人与人之间分成4种“距离”关系,即亲密距离(15-45cm)、个人距离(45cm-1.2m)、社交距离(1.2m-3.6m)、公众距离 (3.6m以上)。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同,应保持的距离自也不同。关系没到位,距离却先“越位”,那就等于侵犯了他人的“个人空间”。上述的说话大声、不知退避等,都是侵犯他人空间时的“手段”。

麻烦的是,每个国家民众的“个人空间”范围都不一样,而且复杂不好归类。比如在日本公共场合,大家离得老远,规规矩矩地交流。但到了小酒馆里,喝上一两杯之后,如果你还跟人家那么老远,就会被讨厌。

当然,我们中国的观光客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个,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少在乎。像我“后爹”就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层,自不必为此烦恼。中国人有自己的礼仪,贯彻下去就很好。日本在这方面也不是绝对的“懂礼貌”、“守规矩”。日本观光客在英国就经常会被嫌弃,因为英国人对“个人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比日本人更甚,日本人觉得安全的距离,在英国人眼中就是侵犯。不过中国游客们适当地有点“距离美”也不是坏事。

来源:资料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