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幸福观

作者:知未来 发表:2013-01-18 19: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

(一)幸福定义

现代人认为幸福是心理得到满足/快乐的状态。(参百度百科)

它的反义词不止一个:不快,痛苦,郁郁寡欢,愤怒,恐怖,悲伤,忧虑等负面心理。

这应该是狭义的幸福。

广义的幸福包括心灵的宁静、祥和、自由、理性的升华、天下太平等(笔者理解)。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心理需要分5等,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爱的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认为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所以,相应的人的幸福也有5个层级,即上述5种需求满足的幸福。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社交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可见,既然人的需要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那么人的幸福也有物质精神两方面。

(二)幸福训诂(编辑于《百度百科》)

1.“幸”是个会意字,从“夭”和“屰(ni)”。上面的“土”是“夭”的变形,意为人夭折将要入土安葬;下面的“¥”是“屰”的变形,意为情况发生逆转,死而复生,慢慢醒来,借“醒”声表示即将入土的死人又苏醒过来。逢凶化吉就是世上最大的幸事,幸为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只有这样解字才能通解“不幸”。

“福”是形声字。从示,表示与敬神有关,畐(fu)声,畐为盛酒的容器。似双手捧着盛满酒的酒器伏地祭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福为物质生活的满足感。
二字合为一词,幸福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满足感。

2.幸,①.吉而免凶也。------东汉?许慎《说文》。
②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
(按:上述意思,即,①.逢凶化吉。②.非分意外的所得。)
福,①.佑也,------东汉?许慎《说文》。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按,本作祜也)。(按:即人们通常认为的福分)

3.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
(这是对祸福得失的一种感受,意思是:不要得意于目前的福份,这样才没有祸端(的痛苦)。不要时刻担心你既已得到的,这样才没有失去(的失落)。)

4.综上所述,中国古文化对幸福定义大致包含:①逢凶化吉,(如1927年生人的波兰老人芭芭拉.罗丽亚曾经127次大难不死,阿拉法特也多次大难不死等)②非分意外的收获/所得,③通常的福分,④调整心理得到的安宁。

二、纵观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对于幸福的论述

有的认为是感官享乐,有的认为是理性的认识或践行或升华,即或因感性享受带来的幸福或因理性认识升华、修为导致的幸福。

笔者认为,两者在客观上都是存在的,但因为人的认识差异、情感差异、践行差异、修为差异,从而导致的幸福感受也因人而异。

换个角度看,幸福包含两部分:1.主体的自我内在的物质或精神因素,2.客体的自我以外的外在物质或精神因素。导致幸福的外在或内在因素可以称为幸福因子,反之导致不幸福的外在或内在因素可以称为痛苦因子。

三、笔者对幸福的理解是

1、幸福因子

内在的幸福因子(佛教称为正报),应该是满足马斯洛5种心理需要的内在因素(物质、精神),包含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感情、情绪,自我正确深刻的见解认识、信仰价值观,自我正确深刻的道德理念,自我接纳的有益的知识经验等。

反之,不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心理、感情、情绪,错误肤浅的见解认识、道德理念、信仰价值观,有害的知识经验,不健康运行的社会体制等是痛苦因子。

外在的幸福因子(佛教称为依报),应该是满足马斯洛5种心理需要的外在因素(物质、精神),包含满足生理、安全需求的物质生活因素,如衣食住行等,以及满足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精神因素,如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良师益友,
有益的书籍、信息,健康运行的社会体制等。

2.易学对幸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①《系辞》有“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人们因为喜爱和厌恶的(不同而导致)矛盾冲突,产生了吉凶。“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因为真实和虚伪的(不同而导致)相互作用,产生了利害。这是讲表面直观的道理。大概来说,不同的观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然后产生不同的言行,这就有不同的吉凶结果。所谓祸福、利害、得失,都是人感受到有利有害,痛苦快乐而已。

周易大师米鸿宾先生讲“凡夫俗子之所以战胜不了自己的命运,是因为战胜不了自己的见解”。还讲“看破,放下,自在”(摘自《大易识阶》)。这是高层次的幸福观。笔者认为,是说世人多被常识、经验、科学观念的框框所迷住,不能突破物质世界规律的常识,而上升到高级理性的认知。即,不能从易学所言的低级“形而下”的“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级“形而上”的“道”的理性认识。因为不能突破常识的低级见解,也就不能认识周易命运规律的实质,所以就谈不上把握命运规律,又怎能战胜命运、通达幸福呢?

《易经》,对人类所总结的义理,总的来说,符合道德的多吉,违背道德的多凶。常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来告诫。吉则祥则喜;凶则悲则悔则吝。所以《系辞下传》讲周易的要旨:“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道也。”意思是:自始至终都要谨慎、不要犯错,是易道的主旨。因为这样以后就不必承担责任了。这就是为什么米先生告诫:要时时看护好自己的思想。这与佛学原理是统一的:即,人的一切福份、苦难都从德(正行善行受苦等所积)、业(邪行恶行奢侈等所积)而来。米先生讲:一切都是因果,即是此意。

②从五行易学来说,人内在外在的祸福吉凶有大概的定数或数量,如八字能知一生祸福层次的高低多少。六壬神课知每日吉凶规律。所以幸福是有先天预定的基数的。过分强取福分,就会预支/透支福分,而导致车祸、丢官、牢狱、疾病等灾祸。这是易学大师米先生讲过的“身弱不担财原理”透露出来的(参网络《大易识阶》之《米师文集》)。据笔者所知,某女因获得海外巨富遗产,曾问卜于卦师,告之,无福享受,但不信,一年后肠癌死亡。假如按卦理她有福享受,当然不会罹难(所以易学的象数是可靠的祸福参数)。

米在《大易识阶》之《定数与变数》讲:“以不定(可变的人心)去动摇有定(有祸福定数的命运),其势必败(人不能胜天,)”“人心不定(人心可变),所以定命(有定数的命运)中才有变数(人可以有限改运)”。

笔者理解:上天给每个人先天安排好了一生的“命”(的程序),而“命”是已经定好的祸福定数(或基数),已经摆放在一生的各个时间段里,这是生生世世的积累,所以“命”是定数(或基数)。但是人心是可变的,可变的人心在已经定好的命数的各个时间段里会有不同作为(念、情、言、行);即易学所说的后天努力,不断与先天命的定数互动,从而改变(增减)了原来有基数的命数,形成了后天的“运”。这是改善命运祸福的理论基础,《了凡四训》《三世因果文》等是此理论的实践。但是米先生等认为命运的祸福改善是缓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米大师倡议人们:“只有人人知足,人人安分,(认识命运规律后,调整人心),才能达到天下太平。”以及“顺天理,灭人欲”,《系辞》有“乐天知命故不忧”也是此意,这确是易学理性推断的正确结论,这也是易学理论对于整体人类社会的忠告。因为这样做,按照周易原理,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和谐、平衡!而和谐、平衡,是生命的幸福根源。反之,如果人们都不知足,不安分,必然是勾心斗角、巧取豪夺,造成社会各个因素、天地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失衡!

人类会因为只有物质财富的丰盛而没有精神境界的完善达到天下太平吗?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虽然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丰厚,但是总体而言,人类的幸福感是不是越来越缺失了?人类并没有象马列理论预言的那样,只因物质高度发达而精神境界也高度觉悟!事实是,两者发展并非成正比关系同步发展,反而成反比关系。原因难道不是整体人类精神境界的荒废、缺失以致堕落吗?而目前本身就具备高度精神文明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实就是在扭转这种物质精神发展失衡的危险状态,可谓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另外,易学学员可以达到“洁(无欲)、净(静空定)、精(精专不杂)、微(知微见著、防微杜渐)”是易学研究者可以达到的高境界的幸福。

③在易学六壬神课占卜中有一种福分,叫“得时者为上上”,意为“巧得天机,化通万象。”也有恰逢其时之意,俗话“腿长,赶得上”。实为借助时机、天力之意。

《大易识阶》总结古圣贤“得时”之意,即“出现时势,发现时势,抓住时势,不失时机”。占卜中逢此象,判断为能赶上好时机、天时甚佳、甚巧,借助天力之意,当然也需要人的付出和努力。

当前,天文学成果看到:宇宙天体在巨烈突变,众多的星辰死而复生。对应到地球人类,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天象、时势正在巨变,相应勃然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三退大潮的澎湃汹涌,这蕴含未来必有突飞猛进的突变。令人欣慰的是,很多有识之士能乘此万古难遇之洪大时势,有所作为,诚可谓巧夺万古天机!(《系辞》中“变通者,趣时者也;”即此意。)因为正是他们会给人类的未来带来巨大福分(仅适于有福能进入未来的新人类)。

《大易识阶》提到:明朝著名思想家吕坤曰:“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势来时,即摧之未必遽坏;势去时,即挽之未必能回。”。民谚说:“时来运转喜气发,多年枯枝发了芽;枝叶重生多茂盛,几人见了几人夸。”这就是得其所,得其时,胜得千金!值得深思玩味。愿君:通达圣贤意,早日得洪福!

3.流行词语包含的幸福意义

近来流行一个词“正能量”,是人们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表现。“正能量”不仅指正善、真诚、忍耐、光明、公正、民主、宪政等正面的精神、心理、意识状态、社会以及正善的人们/君子,也应该指人在长期生命(轮回)历史过程中因为正念、正行、受苦、利他等正的心理、行为积累的福德。(因为按照周易原理:五行相生并动态平衡,即和谐平衡为福,而“正能量”能使天地人、社会大系统保持最大和谐、平衡。)其实,一切外在、内在幸福都由此而来。这是真正的幸福因子。(佛教十善业等对其有所总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从易学的象数看,“正能量”是有大致的数量的,可以叫正定数,比如,六爻的“子孙”爻的旺衰(批八字的“用神”旺衰)指“正能量”、正思维、正意识、福份的大小。“正能量”可以增减,叫变数,主要是人心、修为的正增或人性升华引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反之“负能量”应指邪恶、虚伪、嫉妒、暴虐、黑暗、不公、专制等负面的精神、心理、意识状态以及邪恶的人/小人。也应该指人在长期生命历史过程中因为邪念、邪行、过分享乐、自私等负的心理、行为积累的罪业。(因为按照周易原理:五行相克、动态失衡,即冲突、失衡为祸,而“负能量”能使天地人、社会大系统发生冲突、失衡。)其实,一切外在、内在的不幸福/痛苦都由此而来。这是真正的不幸福/痛苦因子。从易学的象数看,“负能量”也是有大致的数量的。六爻的“官鬼”爻的旺衰指“负能量”、负思维、负意识、灾祸的大小。“负能量”也可以增减,主要也是因人心、修为减损或人性堕落导致。所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应该是佛学的共识。

总起来,人的幸福根本在于人心的积累。是基于精神的内因为主,所以人要增福减灾,就要强化正能量,抑减负能量,时时处处身体力行。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应该抑恶扬善,弘扬正气,铲除各种精神、物质腐败及其赖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4、从整个社会来说

构成社会的正能量越多越大,社会幸福指数越高/大,或变得越来越高/大。反之,构成社会的负能量越多越大,不幸福/痛苦指数越高/大。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团体、家庭、社会中,也是如此。纵观古今人类社会历史,宪政社会能给人类带来最大正能量和幸福指数,因为按照周易原理它能带给社会最大的和谐、动态平衡!专制社会却是巨大的不幸福/痛苦指数的来源!因为按照周易原理它必然导致社会最大的实质性冲突、动态失衡!所以觉醒的人们应共同努力促成这一福祉的早日到来。

5.获得幸福的万古难寻秘旨

笔者曾经病患连绵、灾祸频频,后遇到看似极为普通的一人,送给我一本书,幡然醒悟,尽心身体力行,结果很快病患一扫而光,大难得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常心想事成(这也是真正的易学家的认识和体会)。后来得知,那是因为有真正的佛道神为自己减少了大半的负能量(罪业),否则早就下地狱了。至此才明白,如果不是幸遇真正修行法门,世上谁能替人承担大半的罪业(也就是周易命运卦中那些注定饶不了人的刑冲克害、凶煞等带来的灾祸)?笔者体会,至今笔者也没有遇到有哪位易学大师或古法宗教修士有这样的超常法力的!

而笔者发现身边太多的人(包括众多易学、宗教大师们)都徘徊在古法宗教中,还自以为是个菩萨、佛或者行菩萨道!!其实,那些宗教法门几乎都犹如目前天上众多老化的星辰,正在被正法或淘汰中,他们本身连自己都很难能进入未来,怎能保你立地成佛!可悲!!连真正的能使人进入未来的道、法都认识不到,何谈进入未来?哪怕是成为未来的一个普通众生都难以达成!!未来佛,真的象你们推算的要过多少亿年才来度人吗(他所在时空中的时间跟人类时间可能差别很大!!)?假如你真的看到或听到真佛、道,你就能认出他来吗?真佛、道会直接告诉你他是真佛、道吗?你以为没有很高的悟性、付出和代价就能得闻真正的佛法吗?古文化描述的正法修炼,哪有未经磨难、未经考验、轻轻松松成佛的?就是要成为三界内的一个仙,有那么轻轻松松的成就的吗?望有缘人深思、莫失良机!

这里无暇细述。用几句话就可以说明:
找准正法修行法门,尽心身体力行,洪福定赐有缘人。
相信聪明的读者不难找到这个答案!

6.为什么真正的修行或修为就是最大的幸福?

《系辞》有言: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孔子说:“祐,就是佑助,天所佑助的,是顺从(天之正道);人所佑助的,是诚信,履行诚信而思于顺天,又崇尚圣贤,所以,(这才是)‘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真正意义)。”类似西谚:“自助者,上帝助之。”但是其中的内涵不够。

综上所述,“祐”有意外非分所获之意(《新华字典》注释:迷信的人指神帮助),包括天地之所赐,人之所助。但不是偶然的“天上掉馅饼”或“免费午餐”,而是有条件的,即,顺从天道,履行诚信,崇尚圣贤(的教诲)。正是因为真正的修行者能够做到,所以他们能获得最大的幸福。从五行易学占卜术原理来说,这是因为构成修者自身的“五行成分或五行能量”的卦象已经被天(或神佛道)大大改变、优化的结果。而一般人是没有这个天赐优惠券的!

另外,有些人为什么不修行,也能获得天祐?

因为他们在无意识的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做到了“顺从天道,履行诚信,崇尚圣贤(的教诲)”,即“不修道已在道中”,当然,这种情形,难能可贵,比较少。这个原理解释了“芭芭拉”等人多次大难不死的原因。

 

附录:

一、《系辞》关于吉凶祸福的论述摘录
(译文多采用刘大钧、林忠军):

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黄寿祺译文:天下各种意识观念以门类相聚,各种动植物以群体相区分,吉凶(就在同与异的矛盾中)产生。

2.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译文:所以天生(蓍龟)神物,圣人效法它;天地变化,圣人效法它;天垂示(日月星)象,现示吉凶,圣人效法它;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效法它。

3.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译文: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4.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译文: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

5.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④
译文: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人。

6.子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译文:孔子说:言行,这是君子的门枢和弩机。枢机在发动时,主宰着荣辱(的变化)。言行,君子是可以用它来惊动天地的,怎可不慎重呢?

7.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译文:《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以至招来盗寇来打劫。’以肩负物,这是小人做的事情;车乘,是君子(使用的)器具,小人乘坐君子的器具,所以盗寇想来抢夺他,对上骄慢而对下暴虐,盗寇想来讨伐,懒于收藏财富是教盗寇来抢,打扮妖艳是引诱盗寇来奸淫。《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招致了盗寇’(说的是)自己招来盗寇。

8.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吉凶悔吝,都是出于人们的行动;变化会通是要趋向合宜的时机。人事之吉凶在于以正道取得胜利;天地之规律在于以正道显示于人;日月之道在于以正道焕发光明;天下的变动都统一于正道。
(趣时:①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②抓紧时机;及时。参《百度百科》)

9.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事物的变易,总是达到穷极就要变,变了就会通畅,通畅了就能够长久。所以“有上天保佑,吉祥,没有什么不利”。

10.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译文:孔子说:“小人不知道羞耻不明了仁义,不使他畏惧不会有义举,不见到功利不能劝勉(他)作好事,不用刑威不能惩罚(制服),小的惩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以致不犯大罪),这是小人的福气。

11.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
译文:善事不积累,不足以成名,恶事不积累,不足以毁灭自身。小人将小的善事视为无益而不去做,把小的恶事视为无伤害而不去掉,所以恶行积累到无法掩盖,罪大恶极因而不可解脱。

12.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孔子说:“德行浅薄而位处尊贵,才智低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而肩负重任,很少有不受惩罚的。

13.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译文:孔子说:“能知晓(事理的)几微,大概是神吧?君子与上相交不谄媚,与下相交不渎慢,这算是知晓几微了。几,是事物变动细微,吉的先现。君子见几而行动,不待终日。

14.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孔子说:“祐,就是佑助,天所佑助的,是顺从;人所佑助的,是诚信,履行诚信而思于顺天,又崇尚圣贤,所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二、《百度百科》关于幸福的部分摘录

1.期望指数越高,幸福指数越低。

2.西方哲学家

(一)德谟克利塔斯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

(二)苏格拉底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图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3、中国哲学家

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有杨朱与墨子。

(一)杨朱(前440~360)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
(二)墨子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4.感受幸福

在对比中感受幸福。
有的人在临死时,才意识到平凡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自己以前从未珍惜过,从前只觉得荣华富贵才会幸福。
在美好中感受幸福。
幸福就是在美好的环境中,和美好的人,过美好的生活。
在简单、安全、和谐、温暖的生活中感受幸福。
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幸福不仅仅是靠“得到”,更多的是靠“奉献”,因为爱一个女孩,男孩只有努力工作、赚钱,让所爱的女孩幸福了,男孩自己才会感到幸福。

5.幸福的特点

A综合满足才能真幸福。
每一单项欲求的满足,都能给一个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快乐,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一般地说,一个人只有获得多项欲求的基本平衡式的综合满足,他才会感到真幸福。

B幸福度与代价成反比。
每获得一定单位的欲求满足,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些代价实质上是劳动的付出、精神尊严的付出和生命时间的付出,但是常常会被金钱的付出这个表象所掩盖。欲求满足的程度,与代价的付出量成反比例关系。

C幸福量取决于欲望值与实际满足度之间的差。
一般来说,幸福量的大与小,取决于这个人的欲望值与实际满足度之间的差,实现的满足度比当初欲望值超出的值越大,这个人就会越幸福,反之,这个人就会感到越不幸福,甚至是痛苦。知足者长乐,就是这个道理。

D次序选择决定幸福量
人们只有在空间上保持好各种单项欲求的平衡满足,既分清主次又不以偏代全,由此形成的欲求综合满足程度就高,幸福总量就大,反之就低就小

E欲求满足的时间越久幸福总量越大。
无论是单项还是综合,欲求的满足都存在着一个时间观问题。在同等量的满足度上,只有让欲求满足的时间越久,幸福总量才能越大。因此,人的寿命越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间越长久,人类幸福总量就越大。

F与他人关系决定欲求满足度。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人,因此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既存在着欲求冲突关系,更存在着欲求依存关系,因此,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或者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国家只有妥善地处理好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才能获得较高的欲求综合满足度。

6.感觉不到幸福的原因

①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②.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③老爱攀比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④.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痛苦。

⑤.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⑥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⑦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⑧.不懂得分享

虽然社会资讯发达,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却越来越少,更容易让大家造成心里的闭塞,所以懂得多渠道,合理的分享,是获得幸福关键因素。

7、古代宗教的幸福观

儒家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道家的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随顺自然的法则,崇尚道法自然,心灵离开“尘世”的纷扰,让身体和心灵都过着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佛家幸福观
苦、集、灭、道四圣谛

幸福自己所造作的,不幸福也是自己所造作的,佛家讲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对于一个迷惑的人来说,人生本无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本来源在于“贪”、“嗔”“痴”,即人的三毒烦恼,根本原因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要摆脱痛苦的“生死轮回”,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槃”,只有灭除贪爱欲望,修行念佛。由此可见,佛教基本教义与其说是说明人生痛苦根源和如何摆脱痛苦的理论与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关于人生幸福根源和如何获得幸福的理论与方法。
基督教的幸福观

基督教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

8.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古代以苏格拉底、柏拉图、斯葛特学派等为代表,而近代以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他们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谐说,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禁欲主义。

9.关于幸福的名言

高尔基: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
高尔基: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
契诃夫: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
萧伯纳:你一点也不自由:你的颈项、手腕、和腿踝,完全给你的职业和家庭牢牢缚住,同时,你只有在前往工作的途上,才偶然拾到一点幸福的碎屑断片。
卢梭:不论到什么地方,幸福步步跟随着我;这种幸福并不是存在于任何可以明确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是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离开我。
卢梭:我这一辈子只是在那个幸福的年代最接近明智。对过去没有多大的懊悔,对未来也毫不提心。占据我心灵的思想是享受。
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内心不平衡的人置身于快乐的场所,便可能格外感怀生活的严酷。如果人们注定要经历情绪的波动,那么在其他人也都闷闷不乐的环境中挨过生活的低谷,也许会好过些。
卢梭:如果我们可以在自身之中求得幸福,那么从别人的意见里去求得我们的幸福,又有什么好处呢?
卢梭:经验告诉他,追求幸福乃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因而他能够区分两种情况:一、由于共同利益,他可以指望同类的帮助,这是一种稀有的情况;二、由于彼此间的竞争,他不能信任他的同类,这是更稀有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他和他的同类结合成群……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人为了力求获取自己的利益,如果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便公开使用强力,如果觉得自己比较弱,便使用智巧。
卢梭: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的幸福只能消极地看待,衡量的标准是:痛苦少的人就应当算是幸福的人了。
卢梭:在希望得到这种最大的幸福的时候,其乐趣比实际得到它的时候还甜蜜一百倍;在等待的时候,其滋味比尝到的时候还好得多。
杨澜: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
张海迪: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雨果: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爱因斯坦: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罗斯福: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魏鹏:幸福是什么很难有统一的答案,但幸福的来源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源于物质的满足,比较短暂并且递减;来源于情感层面的亲情、友情、爱情,比物质层面持续稳定,有益无害;来源于信仰的,如各种宗教对幸福的期盼和沉思;来源于自我实现的,如科学家、艺术家、慈善家等,通过幸福他人、达到永恒幸福。 
人是自己幸福的工匠。——梭罗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列?托尔斯泰
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尚福尔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