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加拿大创几代“同堂”新模式

发表:2013-04-17 14: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舐犊情深、天伦之乐、含饴弄孙、承欢膝下、椿萱并茂、父慈子孝......自古至今,这些描写亲情的美好愿景,正是我们所渴求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塬由,导致了爱在家里得不到完全。现今,有一种新的几代「同堂」生活模式悄然兴起,为这美好愿景打开一道门,让愿望成真。

新生活方式 毗邻而居

中国传统上,几代同堂象徵着家庭和睦幸福,然而,生活在加拿大的同胞们,基于文化、思维方式、行为观念、生活习惯等跟在中国时大不相同,同堂的几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常会导致家庭矛盾,挑战很大。

赵先生正在努力找房子,为的是父母即将移民来加。「父母之前探亲来过两次,时间不长,但已让我看到,无论是生活和思维跟我们都很不一样。虽说在同一屋檐下,大家互相迁就迁就,日子就过得了。但考虑到他们身体尚算强壮,在国内也是自己住的,所以就想在家附近,买套小一点的公寓给他们,大家既有自己的空间,又可互相照应。」赵老先生夫妇除积蓄外,还有相当可观的煺休金,对他们来说,移民来加不是仰赖儿子供养,而是渴望一家团聚,所以欣然同意儿子的想法,并主动提出支付房子的首期,解决了买房资金的难题。

不少移民父母在经济上完全能够独立,只是生活在异国他乡,在语言和生活上需要年轻一辈帮忙,因此,毗邻而居或许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事实上,有很多老移民已在无意中,采纳了这种新几代「同堂」的生活模式。陈小姐和她弟弟的住处只是一街之隔,而妈妈的房子就在弟弟家的对面;艾小姐在婚前已和妈妈达成协议,一起买楼花,相邻而居;赖家五房亲戚都住在同一区,轮流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孩子们生活得很热闹,大人之间彼此也有照应。

大屋换细屋 赢得亲情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置或负担两套房子的租金。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来自广州的孟先生一家就选择以金钱的损失,来换取感情的融洽。「父母到来之前,考虑到我们一家四口加上两老合共六口子,塬来1400平方尺、叁个房间的房子住不下了,于是就换了一间四房、约2500尺的大房子。谁知屋大人情薄,室内不时被冷空气笼罩,一出言就是吵嘴,弄得老中青叁代都有点筋疲力尽之感。后来,和太太商量,宁可在金钱上让步,也要设法保住亲情,于是,将大屋换成两间公寓。」孟先生住的是叁房,在17楼,孟爸妈则住一房加太阳室,在叁楼。初时,父母有点不习惯,但是,孟先生一家每天都去他们那里转转,不是在父母那儿开餐,就是邀两老上来吃饭,时间久了,矛盾渐消,感情也变好了。

其实,这种新生活方式在中国早已悄然兴起。特别是近年来,流行小区式住宅,于是,兄弟姊妹、姻亲、父母、子女都买在同一个小区,既各有空间又能紧密来往、互相照应。有见及此,移居他国的同胞们,也借用这个数代「同堂」的新模式,以达至共享天伦之乐。

来源:加拿大号角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