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如何成了地方政府敛财工具?

作者:风青杨 发表:2013-05-11 15: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人走近“佛”的法门在哪里?这在佛学界很难回答。但法门寺景区给了一个答案:钱。以千万甚至亿为单位的钱。这里每一个功德箱都有创收指标。每一尊佛像都有天价的供养标价。释迦牟尼的化身、报身、法身三尊佛像的供养分别是3000万、4000万、5000万。最贵的是装载佛指舍利的舍利宝塔,标价一亿。(5月9日南方周末)

一,“与时俱进”的寺庙创收模式

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这些寺庙不仅收门票,庙里还有各种“高消费”服务项目。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至于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更是要你花大把的钱等。而如今,寺庙的创收“模式”还在与时俱进。套钱的招数从最早的信物、点灯、赐福、刻碑发展到如今的银行卡“保值”。有“‘大师’拿着游客的银行卡念经,还在卡面指指点点,以此保佑卡里的钱只进不出,并让游客选择保佑的时间期限,期限越长,费用越高。

拿法门寺来说,从走进大门开始,每一尊罗汉、菩萨或佛的身前,都摆着一个硕大的功德箱,有人统计了一下共计21个。除了功德箱可以赢利之外,在景区,每一个菩萨、佛像都是可以“供养”的。供养价从一千万到五千万不等。为了激励大家募款的热情,不光景区所有人工作人员的收入都和劝募回扣挂钩,包括临时工。回扣点从0.5%到7%不等。甚至连导游及外部人员拉来的善款,则按照5%到15%不等的金额进行奖励。

二,信仰成了生意,和尚成了白领

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假和尚。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

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有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价值不菲的轿车。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三,地方政府大力兴建寺庙目的何在?

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处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寺院便成了“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再请来僧侣,通过功德钱和香火钱赚取利益。直到后来,各地方政府GDP增长率展开了激烈的政绩竞争,纷纷发掘和经营本地的文化资源,几乎所有的宗教场所、名人故居,在政府眼里,都变成了可用以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性资源。佛教被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商业化,只能眼看着滚滚红尘涌进山门。

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寺庙所有权都不是归寺庙自身所有,而是归地方政府所有,寺庙及其周边的开发、建设都由所谓的“景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佛教界失掉了对寺庙的话语权,支配权更无从谈起。在讲政绩、讲经济、比GDP的现实中,各地政府无一例外地将寺庙视为创收工具,大张旗鼓地进行旅游经济开发,并非真正尊重而是滥加利用佛教信仰,谋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为了达到符合寺庙为旅游经济服务的目的,和商业推手大量培植符合其要求的“方丈”、“高僧”。

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甚至有人说修造寺院,是比走私军火、贩毒、贩卖人口这三种最暴利的生意收益更好的大生意。正因如此,如今众多寺庙都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很多地方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而且越大越好。因为大一点的庙,不光人气旺,其收入可谓财源滚滚,是中型上市公司都所比不上的:财大气粗的施主们的施舍——这可是无本生意,甚至连税都不用上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四,何时还佛门一片净土?

内地现今只要有一点历史的庙宇都成了观光景点。试问,有哪一个寺庙是不需要门票的?内地人想要到庙里求神拜佛,还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口袋才行。同样是寺庙,在台湾佛教徒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教徒的供养。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基础使得台湾佛教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相比之下,台湾人就幸福多了,只要诚心诚意一律免费拜个够。

按理说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更关心弱小贫苦众生。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但现在却以高额的门票和各种“高消费”项目,却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法,您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像我这样穷苦无依的苦难孩子是否也可以进入寺院来学习佛法呢?”只是这小小一张寺院的入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与中国的寺庙相反,外国的教堂没有门票。而且教堂里肃静庄严,因为这里是人们向上帝赎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纯洁心灵的圣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游客的教堂,里边也是庄重肃静,导游轻声讲解,人们默默参观,绝无大声喧哗者。我们有名的寺庙,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喇叭大声讲解,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少,而无聊和迷信性的内容多。外国教堂贫富不会有区别,没有铜钱臭味,来到教堂,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