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如何成了地方政府斂財工具?

作者:風青楊 發表:2013-05-11 15: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走近「佛」的法門在哪裡?這在佛學界很難回答。但法門寺景區給了一個答案:錢。以千萬甚至億為單位的錢。這裡每一個功德箱都有創收指標。每一尊佛像都有天價的供養標價。釋迦牟尼的化身、報身、法身三尊佛像的供養分別是3000萬、4000萬、5000萬。最貴的是裝載佛指舍利的舍利寶塔,標價一億。(5月9日南方週末)

一,「與時俱進」的寺廟創收模式

中國,幾乎每個有名的景區都有寺廟。這些寺廟不僅收門票,廟裡還有各種「高消費」服務項目。比如,燒香要買香,撞鐘要花錢,求籤要錢,解籤也要錢,至於辦各種價格的水陸道場,更是要你花大把的錢等。而如今,寺廟的創收「模式」還在與時俱進。套錢的招數從最早的信物、點燈、賜福、刻碑發展到如今的銀行卡「保值」。有「‘大師’拿著遊客的銀行卡唸經,還在卡面指指點點,以此保佑卡裡的錢只進不出,並讓遊客選擇保佑的時間期限,期限越長,費用越高。

拿法門寺來說,從走進大門開始,每一尊羅漢、菩薩或佛的身前,都擺著一個碩大的功德箱,有人統計了一下共計21個。除了功德箱可以盈利之外,在景區,每一個菩薩、佛像都是可以「供養」的。供養價從一千萬到五千萬不等。為了激勵大家募款的熱情,不光景區所有人工作人員的收入都和勸募回扣掛鉤,包括臨時工。回扣點從0.5%到7%不等。甚至連導遊及外部人員拉來的善款,則按照5%到15%不等的金額進行獎勵。

二,信仰成了生意,和尚成了白領

如今寺廟裡,不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務員,成了最賺錢和最受尊敬的職業。當和尚如此賺錢,這樣就有了不少假和尚。寺廟的收入「全靠這些‘大師’忽悠」,成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懷揣虔誠的遊客跨入這些寺院的門檻的瞬間,就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百,多則幾萬。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寺廟的口袋。

比如,為賺遊客的解籤錢,有些寺廟還不惜請了幾位假大師。這些「大師」已是業內的老江湖,心理素質好,能說會道。他們很會看人,通過衣著、氣質、談吐即可判別是否是其目標,若是有錢人,「大師」會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學生模樣的便說一句「你與佛無緣」了事。有些「大師」多已有結婚生子,並在市內購置了房產,開著價值價值不菲的轎車。這項「生意」的利潤如此巨大,以至於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簽招聘合同,每月領工資,上班「禮」佛,下班還俗,收入堪比白領。

三,地方政府大力興建寺廟目的何在?

大約起於1990年代中後期,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處於風景名勝區內的寺院便成了「香餑餑」,私人向寺廟主管部門交納一定費用後,採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經營寺廟,再請來僧侶,通過功德錢和香火錢賺取利益。直到後來,各地方政府GDP增長率展開了激烈的政績競爭,紛紛發掘和經營本地的文化資源,幾乎所有的宗教場所、名人故居,在政府眼裡,都變成了可用以發展旅遊業的經濟性資源。佛教被地方政府、旅遊管理部門商業化,只能眼看著滾滾紅塵湧進山門。

發展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寺廟所有權都不是歸寺廟自身所有,而是歸地方政府所有,寺廟及其周邊的開發、建設都由所謂的「景區管委會」等部門負責,佛教界失掉了對寺廟的話語權,支配權更無從談起。在講政績、講經濟、比GDP的現實中,各地政府無一例外地將寺廟視為創收工具,大張旗鼓地進行旅遊經濟開發,並非真正尊重而是濫加利用佛教信仰,謀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為了達到符合寺廟為旅遊經濟服務的目的,和商業推手大量培植符合其要求的「方丈」、「高僧」。

有人說,這是一門新的生意,不要技術,不需廠房,打的是廟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誠和信仰攫取暴利。甚至有人說修造寺院,是比走私軍火、販毒、販賣人口這三種最暴利的生意收益更好的大生意。正因如此,如今眾多寺廟都變成了當地政府的搖錢樹,很多地方即使原來本沒有的,後來也要造一個,而且越大越好。因為大一點的廟,不光人氣旺,其收入可謂財源滾滾,是中型上市公司都所比不上的:財大氣粗的施主們的施舍——這可是無本生意,甚至連稅都不用上的。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四,何時還佛門一片淨土?

內地現今只要有一點歷史的廟宇都成了觀光景點。試問,有哪一個寺廟是不需要門票的?內地人想要到廟裡求神拜佛,還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口袋才行。同樣是寺廟,在臺灣佛教徒可以進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沒有門票,而且還會受到禮遇,介紹佛教,回答問題,贈送佛教書籍經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經濟來源是來自佛教徒的供養。由此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這樣的基礎使得臺灣佛教人才濟濟,高僧輩出。相比之下,臺灣人就幸福多了,只要誠心誠意一律免費拜個夠。

按理說佛教稱「苦海慈航」,應更關心弱小貧苦眾生。過去窮人無錢進衙門討公道時,還可以進佛寺向佛菩薩訴苦。但現在卻以高額的門票和各種「高消費」項目,卻將貧苦的眾生拒之寺門之外了。曾經聽到一信徒流著眼淚在佛菩薩面前跪下來嗑了一個又一個頭,完後雙手合十說到:「佛祖啊,加持您的徒子徒孫們什麼時候才能不收門票啊?讓像我這樣沒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來禮拜您,學習您所傳授的佛法,您不是說佛度有緣人嗎?像我這樣窮苦無依的苦難孩子是否也可以進入寺院來學習佛法呢?」只是這小小一張寺院的入門票,斷了不少眾生的學佛路。

同樣是信仰,都是精神寄託。國外有教堂,中國有寺廟。與中國的寺廟相反,外國的教堂沒有門票。而且教堂裡肅靜莊嚴,因為這裡是人們向上帝贖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純潔心靈的聖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遊客的教堂,裡邊也是莊重肅靜,導遊輕聲講解,人們默默參觀,絕無大聲喧嘩者。我們有名的寺廟,導遊領著一撥又一撥的遊客,用喇叭大聲講解,通常是知識性的內容少,而無聊和迷信性的內容多。外國教堂貧富不會有區別,沒有銅錢臭味,來到教堂,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而不是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