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经济学”难以应对的挑战(组图)

发表:2013-07-24 06: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令部分经济学家担忧中国经济是否将面临崩溃

【看中国2013年07月24日讯】本届政府组建伊始,中国的金融市场就给它来了一个下马威:资金市场一度突然出现货币流转困难、银行间拆借利率高涨的局面;随后的经济数据表明,前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均低于人们的预期;长期赖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在六月份也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世界上主要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也都不太看好,“看空中国”似乎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根据新总理李克强的一系列讲话和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滑坡、金融市场紧张、人们信心不足等危机的应对措施,有人将中国新政府的政策组合归纳为:不再利用财政手段刺激增长减速的经济;在货币政策手段上慎用扩张手段或者称之为“去杠杆化”;还有侧重于下放政府权力以便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人将这些政策组合冠之为“克强经济学”。

其实,现在就强调本届政府与上几届政府的政策区别还为时尚早。其一,类似的政策组合在朱镕基时代和温家宝时代都使用过,因此谈不上是新政府的独创。其二,在实行类似的政策之后,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朱、温内阁都放弃了这一政策组合,转而追求其他的扩张性的政策组合。李克强内阁刚刚开张四个月,很难说能够一惯地执行这一政策组合。实际上,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克强近来已经开始公开谈论能够容忍的增长下限了。


强劲的人民币令中国外贸出口受挫

经济挑战

在目前的形势下,与其热衷于命名什么“xx经济学”,到不如仔细分析这一届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样可能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实惠。

李克强内阁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应对仍然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国朝野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过去那种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其中既有环境因素、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还有国际形势变化的因素。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增长速度减缓的时代,中国社会、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问题是,中国的城市就业人口仍然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还有大量的农业人口等待向其他行业转移,城市中的青年失业率也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巨大压力。如何实现适度增长甚至低增长形势下的就业增长,这是中国政府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说到底,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只是一个中间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手段。

新政府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在财政减收情况下应对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过去近二十年里,中国的财政都以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这一方面是中央、地方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的结果。在中国现有的分配格局下,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官员基本上拿走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量部分。经济增长一旦减速,国民收入增量减少,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注定将放缓,甚至下滑。


中国现政府面临诸多的经济挑战

与此同时,财政支出的需求却日益增加。中国目前的教育支出大大低于世界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中国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尤其是城市下层居民和占人口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非城市居民的卫生保障尚停留在一个象征性的水平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养老保险负债也成为悬在财政头上的一把利剑;还有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政府财政对银行的责任等等。一旦财政收入下降,这些问题都可能变得突出起来,成为引爆中国社会定时炸弹的引信。

第三个挑战是市场信心危机的加深。如果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呈现衰退的趋势,如果中国政府的政策不足以证明它有能力扭转这一趋势,那么市场预期和经济下滑将相互作用,彼此将二者从低潮推向更低潮。这将使得中国失去其在过去三十年里努力维持的发展势头。从长期看,这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打击将是不可估量的。

对新政府的政策的评价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应对这些主要的挑战。从概念上讲,谁都明白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需要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但是所有这些“调整”、“转变”、“提高”的背后最终是利益的调整,是利益由政府向企业、由国企向民企、由官员向民众、由执政党向社会的流动。这些远不是“克强经济学”所能够涵盖的。

来源:BBC 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