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以拾荒为生(组图)

发表:2014-04-06 19: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4年04月06日讯】周子明(音译)以捡破烂为生已有十年之久。这位48岁的父亲因为长期日晒而皮肤黝黑,记者见到他时,他身穿一件褐蓝色的套头衫。他用来运垃圾的银色自行车也已锈迹斑斑。车上装有被压扁的纸箱,足有几米高。周子明介绍说:“我收厚纸板、易拉罐和塑料瓶。早上5点钟开始,然后把收到的垃圾运到东小口废品回收市场卖钱, 铜铝等金属最好卖。纸板和塑料瓶就不怎么值钱了。”

东小口位于北京西北部,有"垃圾村"之称。约有1千多人住在“贫民窟”内,没有下水道,门前的垃圾堆积如山。数米高的垃圾山里有塑料瓶、旧电视和破自行车等。北京的拾荒大军可以将这一切换成人民币。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美国记者艾明德(Adam Minter) 近期推出新书《垃圾场星球》(Junkyard Planet)。为撰写此书,他长期跟踪访问了多名 中国拾荒者。艾明德介绍:“据估计,中国有一千万拾荒者,但我相信实际数字不止这些,大多数拾荒者生活在该国东部沿海地区,从北京、上海、到深圳、广州,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很难找到工作。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创业精神,他们离开了家乡河南来到北京。”他们希望自己能依靠这座拥有两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所产生的垃圾生存。

垃圾意识尚未普及


垃圾分类依旧无法得以真正实施

正如过去35年里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垃圾山也在不断变大增多。艾明德指出,中国的许多垃圾得以 回收,这一点对于该国的经济而言极其必要。他说:“这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超过一半的铜都是再利用的废铜,这当然便宜很多,特别是小公司便可因此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废物再利用也会污染环境和耗费能源,但是小于全新生产的消耗。坏处是有些废品不够安全和洁净。而且几乎没有拾荒者备有防护衣、相应的面罩和靴子。这是一大问题。”

周子明从自行车上卸下纸板后,又继续动身搜寻新的垃圾。他一天平均工作十个小时。他说:“不就是河南人做这些脏活嘛!我一家人都在这里,我拾破烂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我的老婆孩子也帮忙捡垃圾,可以勉强过活,但一点钱都存不下来。除去孩子的学费和我们的伙食费,就剩不下多少钱了。”

中国的 垃圾日益增多,上百万人能够依靠拾荒为生。然而,民众对于垃圾问题的意识尚未得到普及。垃圾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垃圾回收站的建设速度。垃圾分类也依旧无法得以真正实施。

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