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入诗 儒医合一(图)

发表:2014-06-17 08: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国诗歌的海洋里,到处都是艺术的珍品,而传统中医药文化在诗歌中的大量呈现,使原本灿烂的诗歌艺术更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细节,表面看起来毫无相干,而实质上内在文化本原是一致的,所以才有了“医易相通”,“医理、命理、儒理,其理一也”的特殊文化现象。中国文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儒医合一性。“不为良相救国,便作良医救民”成为古代文人一个共同的人生标的。正因为“儒医合一”,“医易相通”,所以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内容。人生于世,疾病寿夭,求医问药之事无时不有,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人深谙医理,于创作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医药内容写了进来。纵观几千年的古代文学,诗词文赋,戏剧小说,无不包含了丰富的医药内容。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医药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极具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甚至是其它内容都不可替代的美学作用。古典诗歌创作亦是如此,从《诗经》、《楚辞》始,历代诗歌创作中都有中医药内容,单就唐宋两代,单纯吟咏医药的诗歌就不下百首,内容广泛,无所不包,形象生动,独具情趣。整体考察二千多年的古典诗歌创作,中医文化于诗歌中所体现的美学意义最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生活的艺术写照

诗歌创作中有大量的采药、制药、饵药等情趣盎然的作品。这类诗歌,最具有一种认识的价值,它不仅使人们对某一药物的性能功用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实况。最具认识价值的药物诗当在《诗经》中。《诗经》记录药物二十余种,这些药一直到今天还是常用的中药。《诗经》中的药物描写有如它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一样也是文学与医学契合的文化源头,具有极高的社会生活认识的价值。

《诗经》之后,吟咏药物诗歌大量出现,但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都不是如《诗经》这种原始质朴意义内涵,而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内涵,即便纯粹具有认识意义的药物诗,也是旨在介绍采摘药物时间、炮制服用方法等药学的介绍。如宋人刘敞的《采紫苏》就是用艺术的形式,向人们介绍采食紫苏的方法与功效,真实反映了民间端午前后采食紫苏之民俗。而孔平仲《常父寄半夏》一诗,形象地描写了诸子年幼无知,见有人寄来半夏,争而食之,引起轻度中毒,诗人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告诉人们,半夏有毒,非制而不可食的医药常识。当然,这类诗歌也有以讹传讹的错误的认识,但那只是当时科技水平低下的原因,总的来说,历代药物诗的认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比兴手法的艺术发源

造就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成就因素很多,但“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是最关键的因素。可以说,没有比兴寄托,就没有中国的诗歌辉煌。药物于诗歌中的运用,却是这种艺术源起的最初发轫。《诗经•鄘风•载驰》一诗云:“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就是典型的比兴手法。蝱,即今天的见母,诗歌以蝱起兴,而又喻意深刻,采蝱能医病,许穆夫人也一定能设法救国,医人救国,实在是最好的“比”。又如《郑风•溱讠有》一诗写的是男女之间爱情,上己佳日,溱讠有两岸。双双男女,情意缠绵,“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说笑打闹还要赠之以芍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此处芍药当为川芎,然无论是芍药或是川芎,既为中药,又是芳香之物,古人常置之香囊,佩之裙琚。诗歌写芍药,固为写实,但明显带有象征的意义,以芳香的芍药来象征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

如果说《诗经》中关于药物描写的比兴的美学意义还是非常原始质野的,那么到了《楚辞》的时代,则是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手段了。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香草莸草之别,这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医药水平。诗人正是在了解药物性能的情况下,在诗中灵活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自《离骚》始,香草美人成为中国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这样的一种比兴象征的手法,对诗歌散文艺术意境的创造,有相当大的意义。

借物咏怀的艺术载体

借物兴怀,托物言志是我国诗歌自《诗经》、《楚辞》以来优良传统,上面所论比兴象征手法,大多都有借物抒怀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手法运用更加娴熟,也更异彩纷呈。后代许多吟咏药物的诗歌,也无不发扬光大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许多诗人最喜欢借药以抒情,就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咏药诗中最有思想价值的。为什么诗人们喜欢选择药物来作言情的载体呢?因为药物具有某一特定的性能,青松写忠贞,芙蓉写高洁,这是中国诗歌创作中传统的审美意象,诗人们往往借药性以生发,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自是别有情趣。。

表情达意的艺术方式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古典诗歌多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寓情,而中医文化在这方面又有它独特的美学意义。这种特殊抒情的表现方式除了上述的若干情况之外,另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将中药名嵌入诗歌之中,表面看似乎是一种文字游戏,事实上,药名又是表情达意、写景抒怀的“化工”之笔,二者水乳融浃,不留了痕。南宋伟大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有二首《定风波》词,共嵌入十四位中药名,写得颇有情趣,如“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之句,嵌入“木香,禹余粮”二位中药名,写景抒情,浑然天成,不留丝毫痕迹,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很为常见。就是小说《西游记》中,也有二首药名诗,尤其是第38回中一首,对刻划唐僧性格的复杂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原题目:古典诗词中传统医药文化的艺术意蕴

来源:育星教育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