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艺术:璎珞的起源和演变(图)
佛教造像艺术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璎珞的装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造像形式的本土化,具有了我国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
璎与珞
璎珞,是佛家特殊的饰品。许多神佛像上都有出现璎珞的装饰物。(图片来源:Pixabay)
璎与珞,本意均为似玉的美石。璎珞成词,无论发音还是内涵,都给人以华美隽永、高贵神秘之感。璎珞也做缨络,通俗而言,其实就是金属、珠宝玉石等穿联或编织成串、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后来,由于菩萨信仰在汉地的盛行,作为菩萨重要饰品的璎珞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大百科全书》云:唐宋时,信佛的妇女佩戴用金玉宝石制成的项链,称璎珞,是佛家特殊的饰品,用以表达对佛的虔诚之心。据说唐代最著名的舞蹈《霓裳羽衣曲》的舞者,就必须佩戴璎珞起舞。苏轼在《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露香亭》中,也描写了一位身着璎珞的美人:“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晚香消歇无寻处,花已飘零露已晞”。特别是在佛教经典和与佛教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提及璎珞的频率很高,且字里行间的赞美尊崇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璎珞本身并不神秘,其本质就是更为华丽的项链而已,但笃信神佛的古人却认为,璎珞并非毫无内涵的普通项链,而是受到佛菩萨青睐、有特殊功能的稀世珍宝,具有超凡脱俗的属性,可谓项链中的非凡极品。
文化起源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首饰,项链是全人类普遍拥有的审美文化现象,它们的诞生往往出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需要,后来才逐渐演化出礼仪、装饰、身份象征等更多功能,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不同形式的项链文化。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璎珞最初只是代表了古代南亚次大陆地区(古印度)的项链搭配嗜好,那里的人们喜欢用色泽丰富的珠宝玉石、香花果实串联成链来装饰身体,前者称璎珞,后者为花鬘或华鬘。
古印度人喜欢璎珞华鬘缠身并以之为风尚,一方面出于美观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身份富贵。璎珞多以珠宝玉石等材料制作而成,平民基本消费不起,唯有王公贵族能够时常佩戴,璎珞进而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宗教隐喻
孕育于古印度文化的佛教对璎珞的偏爱可谓深入骨髓,甚至不惜以经典的形式将其推上宗教至宝的神坛。《佛所行赞》称,释迦牟尼佛为太子时,“璎珞庄严身”。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方等大集经》等都以不小的篇幅述及璎珞:有的谈璎珞在供养、庄严法身等方面的价值功用,美观自不必说,向佛菩萨供养还能功德无量;有的描述璎珞的材质,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七宝的解释有多种版本)合成众华璎珞”;有的介绍璎珞的佩戴方法,不仅可做项链,还能当成手链、脚链和臂钏来戴;有的赞叹璎珞的特点,在佛教世界中可放五色光明,“光明靡不照曜”。
佛教用璎珞来譬喻宗教教义,以彰显佛法的珍稀玄妙。在大乘律典《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全文前后共出现约四百次“璎珞”,但所指的对象都不是装饰范畴的真实璎珞,而是与经中所阐释的菩萨修行法门构成的抽象概念,称“法璎珞”、“菩萨璎珞”、“璎珞妙法”等,用以比喻菩萨道修行的种种智慧和法门。
事实上,念珠、佛珠追根溯源确是古印度人以璎珞华蔓缠身为美的风俗演变而来,璎珞与念珠可以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并且还都不约而同地成为佛教圣物。不得不承认,在佛教世界里,菩萨与璎珞是最般配的,无论经典还是佛教造像艺术所回馈的资讯都表明,璎珞是诸天圣众尤其是菩萨庄严法身不可或缺的标准装饰配件。
在佛造像中,璎珞的婉转曲折令菩萨的身姿更为嫋娜而富有动感,让菩萨的形象更有人气,更贴近现实世界。菩萨与佛教四圣中的佛、声闻、缘觉似乎不佩戴饰品,仅着袈裟,形象出世大为不同,往往头戴天冠、身披璎珞、手贯环钏、衣曳飘带,服饰华美庄严,与古印度贵族形象如出一辙。大乘佛教其实就是佛教菩萨乘的另一种称呼,其核心精神即是在世间行菩萨道、自渡渡人。
传承演变
在佛造像艺术产生后,璎珞得到了生动具象的表现,并随着佛教在不同地域的传播和本土化,其艺术风格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早期印度佛造像代表犍陀罗艺术,对菩萨身上璎珞的雕刻描摹比较简洁,一种以表现胸前的珠链式项饰为主,多为单条短璎珞,一般长不过前胸;一种则是短项饰与斜跨左肩垂至腰部的长璎珞相互搭配的形式。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菩萨信仰的盛行,佛造像艺术(包括雕刻、绘画、铜造像等)中出现了大量菩萨类创作题材。有学者研究,在隋代普及之前,璎珞主要传承外来的简洁古拙风格,表现为拟珍珠玉石球状物穿联而成的胸饰,前部中央重要部位会加以装饰,普遍较长,有时垂直腰腹、膝部,多呈“U”形或“X”形。
唐代延续前代璎珞装饰形式,但已经开始融入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细节的刻画上更为精致、丰富。这时候,出现了垂于胸前的项圈式、珠链式短璎珞以及斜挂式的“U”形或“X”形长璎珞。受我国古代先民玉佩文化的影响,“U”形璎珞从印度传入的单层式演变为多重层叠,有的还模仿玉佩的流苏呈发散状形式,富于变化,更为繁复,到后来甚至还出现了网状璎珞。
随着七世纪佛教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两路传入西藏地区后,与当地苯教碰撞融合产生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从此萌芽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长为亚洲佛教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传佛教造像对璎珞的表现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点,与传统造像用雕刻、绘画等手法比拟璎珞的手法不同,其将真实的珠宝玉石镶嵌于金铜佛像之上,金玉珠石交相辉映,为佛像更添贵气,丰富了璎珞的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像渐冻症般走向死亡 根由不在习近平个人(图)
- 凤眼果(组图)
- 如何面对孤独?夏目漱石给出心灵良药(图)
- 穿越时空 焦孟不离 杨六郎智收猛将(组图)
- 【贯明专栏】金针花飘香在花莲六十石山(组图)
- 从星星初心到爱的回归 永远的《小王子》(组图)

- 令计划再发疯入院 昼呼情人夜晚狂笑痛哭(图)
- 港媒:十九大前权力洗牌 政治局或多人下台(图)
- 黄兴国落马有征兆 背后“政治老人”让习愤怒(图)
- 一份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震惊的苏联总统密档!(组图)
- 真的假的:即将到来的金融大颠覆!(图)
- 全球最诡异的惊世宝藏 一处藏在中国(组图)
- 雷洋案进展诡异 传一中共高官卷入(图)
- 奇袭朝鮮!川普上任第一天可能这么做(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时代漫谈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黄清
- 李唐风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马新宇
- 马来启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徐沛
- 邓正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