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日本经济是输给了贸易战吗?(图)

作者:梁建章 发表:2018-04-05 09: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日本经济衰落对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不用担心贸易战,而是要加大本国市场的开放力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鼓励生育,防止跌入类似日本的低生育率陷阱。超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坍塌,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严重问题。这种人口趋势如果不能逆转,将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承带来深重的危机。
中美现下状况使人联想到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4月5日讯】中美贸易战目前已经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自然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1980年到1984年,当时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扩大到461.5亿美元。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签署了“广场协议”,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不到三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1倍以上。

有人认为,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出口被限,从而导致日本经济之后出现了“失落的二十年”。似乎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通过贸易战,最后打败了日本。但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最关键的问题是,尽管日元在八十年代下半叶升值,并且在某些行业实行自愿的出口限制,但是日本的出口和贸易盈余却基本得到了保持,在1990年以后的二十年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所以日本经济被贸易战打垮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问题主要是房地产资产泡沫的破灭所带来的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日本企业就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让日本经济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现在看来,金融危机不是根本的问题。金融危机一般持续时间是2-4年,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只持续了12年,而日本经济的萧条已经持续了20多年。

那么日本经济的病根到底在哪里?日本曾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大批日本企业在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迅速兴起,超越美国企业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先锋。但是日本企业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早已不是在和中国等比拼劳动力成本,而是需要和美国比拼科技创新能力。日本企业之所以败下阵来,是因为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化,日本的创业和创新活力大减,在半导体、软件、通讯乃至新能源等一个又一个行业被美国和新兴国家赶超,错失了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会。

现在许多学者都开始意识到,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老化和萎缩,才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其突出反映是日本创新和创业能力的缺失。因为年轻人越少,社会越会趋于保守,论资排辈越严重,导致年轻人的晋升或得到历练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不仅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的平均创业能力也更低。在老人主导的社会中,即使有少量的年轻人创业,他们也难以得到必要的资金和社会关系的支持。

这种情形在日本非常严重,日本企业中普遍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随着人口老化,日本企业中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年轻人的提升空间被挤压。本来就在不断减少的年轻人,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无法积累足够的社会关系和资本,让其创业能力大为弱化。僵化的人事制度让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很难再找到好工作,导致年轻人不敢冒险创业或加入高风险的创业型公司,以至数量已很少的创业公司又很难找到高素质的人才。创业型公司的成功率下降增加了创业的风险,并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创业意愿。

在长期低迷的创业意愿之下,日本近几十年几乎没有新创办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和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年轻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减少,日本的创业活动持续走低。日本每年新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从1970年代之前的6-7%逐步降至1990年代之后的4%左右。

日本不仅缺乏新企业,其老牌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也大打折扣,相比于富有活力的美国企业,日本企业普遍显得保守、僵化和迟钝。一般来说,只要晋升与年龄和资历相关,那么整体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就会在企业管理层中加倍放大。管理层越老化,论资排辈的人事制度越根深蒂固,这是恶性循环。在一些传统领域,如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只要用户需求和技术变化不那么快,高龄的日本企业像本田、丰田还可以做得很好。但在越来越重要的新技术领域,如通信、电子商务、新能源等行业,老态龙钟的日本企业似乎已跟不上世界技术进步的步伐了。

在高科技产业如软件和互联网业中,初创公司至关重要。让我们比较一下福布斯排出的美国和日本两国的十大高科技公司。在美国的十强企业中,有7家是在过去的40年里创立的。而在日本,没有一家是过去40年成立。再从企业家的年龄来看,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在创业时大多只有20岁到30岁,可见这才是最活跃的的创业年龄。而在目前仍然健在的企业家中,日本只剩下了一个86岁高龄的稻盛和夫,而在美国,谷歌和脸书等公司的掌门人,仍然处于50岁不到的壮年时期。通过这组对比,已经直观反映出美日两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由此可见,日本经济之所以会进入长期的衰落,根本原因还是生育率乃至人口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

日本的生育率在1945~1948年超过4.0。在1949年将流产合法化并取消抚养补贴以抑制人口增长后,生育率从4.34降至1974年的2.05。到1974年,《日本人口动向——静止人口》白皮书,将政策目标从节育过渡到稳定人口规模,但生育率到1988年却进一步降至1.66。1989年,生育率跌至1.57的消息成为日本头条新闻。截至2017年10月,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515.2万人,占总人口的27.7%。而且,日本老年人口中超过一半年龄在75岁以上。由于生育率下降,日本的适龄劳动者三十年来持续减少,而且这种减少趋势还在不断加快。2013年8月,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新书《李光耀观天下》中,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最大原因归结为“人口骤减”,并称他个人对不愿采取接纳移民政策的日本未来“感到极为悲观”,强调老龄化将使经济失去活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经济的衰落,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创造出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如果进一步来看,中国又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呢?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比日本要晚25年左右,但远比日本迅猛。由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低生育率带给中国的人口灾难也要更晚一些,可能会在10到20年之后才逐步显现。届时,随着养老负担增加,经济产出中可用于抚养之外的消费将减少。在扣除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外,消费和生产同步缩减,整体经济规模随人口减少而相对萎缩;除了医疗、养老、殡葬等,其他行业都将步入衰微,国内投资动力将严重不足。因为老人的消费意愿低于中年和年轻人,消费萎缩可能快于收入萎缩,引发通货紧缩。由于经济规模的不断缩小,家庭累积的名义财富将持续泡沫化,可能表现为投资收益低下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

日本经济衰落对中国的启示是,中国不用担心贸易战,而是要加大本国市场的开放力度,更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鼓励生育,防止跌入类似日本的低生育率陷阱。超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坍塌,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严重问题。这种人口趋势如果不能逆转,将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承带来深重的危机。

作者简介:
梁建章,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黄文政: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辛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