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武汉: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组图)
武汉,处两江四岸,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有着“江城”的别称。(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武汉,处两江四岸,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有着“江城”的别称。武汉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城市,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最大支流汉水在此注入长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有着美丽传说的木兰山……这座古城历经数千年的沧桑更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犹如一本耐人寻味的史书,韵味悠长。
江城五月落梅花
许多城市都有别名,比如:北京叫京城、广州叫羊城、昆明叫春城,那么,武汉的别名是什么呢?它有个很特别的别名,那就是——江城。
江城,意为滨临大江的城市。江城作为武汉这座城市的代称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武汉为什么又称为江城呢?这与李白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白从少年起就喜欢在湖北地区漫游,常自称“少长江汉”、“我本楚狂人”。他的诗作中与湖北有关的很多,李隆基开元年间,李白就曾在此写下著名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另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也与湖北有关: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而流放夜郎的李白,听到黄鹤楼上的笛声,心中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中的“江城五月落梅花”就是武汉之所以称为江城的原因,而“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一佳句也因此成就了武汉的千年美名。
知音难寻:伯牙与子期
春秋战国时代,武汉属于楚国,著名的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就发生在这里。
《列子・汤问》记载,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弹七弦琴。有一天俞伯牙搭船游汉江,因雨靠岸弹琴自娱,遇到了樵夫钟子期。路过的钟子期一听到琴音产生共鸣,不觉说出:“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俞伯牙很惊讶一个樵夫竟然听得懂他的琴音,而且不管俞伯牙接下来弹什么曲子,钟子期都能听出琴音中的旨趣。二人于是结为知音,成千古佳话。后来子期过世,伯牙非常伤心,摔琴不复再弹。
钟子期,楚国汉阳(今武汉蔡甸)人。至今,汉阳仍存有古代留下的古琴台、钟子期墓等建筑遗迹和“琴断口”等历史地名,武汉也因此被称为“知音”故里。
具有传承性的特色:楚剧
楚剧是中国湖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一带,剧目多反映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表演朴实、幽默。传统代表剧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缘》等。
楚剧一直是湖北首屈一指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记忆,也是具有传承性的特色文化。
楚剧本称湖北花鼓戏,流行于湖北以及江西一带,本来是民间说唱歌舞,又吸收汉剧、京剧的唱腔和表演的方法,逐渐提高发展成为楚剧。
楚剧形成之后,外省而入的昆腔(昆曲)弋腔(弋阳腔)、清戏等均曾被其所融汇,昆曲剧码中的长短句套曲声腔,汉剧改造成平板搬演,清戏的剧码也大量改编成皮黄演唱,仅高腔未被湖北汉剧所吸取。楚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最重大的贡献是直接孕育了后人称之为“国剧”的京剧。
奔放豪情的楚辞
在我国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学说的勃然兴起,诗骚和散文的空前繁荣,造就了气势恢宏而又生机蓬勃的文化局面。这种充满生机与壮美的文化景观中,《楚辞》以其特有的文化气质、瑰异的文学风貌、奔放的艺术想像与动人的语言魅力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楚辞又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后来,楚辞又成为文体。
《楚辞》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及艺术价值,不仅对于后世的中国文学,而且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对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兴起的时间比《诗经》晚,甚至比诸子散文还晚,但也正因如此,它吸收了诗经的奔放情致,吸取了诸子散文的文字技巧,再加上独有的楚地特色,因而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楚辞风情。
宋黄伯思曾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正说明了楚辞有着丰富的地方色彩。
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相信大家对它应该不陌生。
由于黄鹤楼地处于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登上黄鹤楼,不仅能够使人身心愉悦,更能使心灵得到净化,因此,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来?特别是文人墨客,每每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因而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花木兰的故乡
在武汉市区北部的黄陂区有一座木兰山,据传,这里是花木兰的故里,因花木兰而得名。“木兰从军”的传说使得这座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花木兰是中国知名的历史人物,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建功立业,传为美谈,成了忠孝的化神,后人感念其忠烈,为其建祠、立庙、树坊,建造了木兰殿、将军祠、木兰将军坊。
木兰山也是天然的生态宝库,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花木兰的动人传说共同造就了木兰山传奇,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藏着木兰将军的美丽故事,传承着“忠、孝、节、义”的木兰精神……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G7声明验证最大黑帮 北京翘首以待一线生机(图)
-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还宋霭龄一个清白(组图)
- 永恒的生命 各地传说中的不死神鸟(图)
- 历史上的亡国论(组图)
- 【戴东尼专栏】中国三百多年前的高级私人订制(组图)
- 风靡世界的蒙特梭利教育给父母什么启示?(组图)

- 武汉人不忍了 张雅琴惊爆:习近平可能完了(图)
- 预警!4000亿只蝗虫已到中国边境 在劫难逃?(图)
- 出事了?武汉市区爆出惊天巨响(组图)
- 中共肺炎是“政变”?网曝“习明泽”发文(图)
- 真相越来越近?传肺炎第一感染者来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组图)
- 陆媒文章火了 习近平有点像崇祯皇帝?(图)
- 为什么美国专家仍进不了中国救援?看完这些恍然大悟(图)
- 湖北一夜“变天” 中南海严防“政治病毒”(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马新宇
- 黄清
- 子龙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马来启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林立桐
- 徐沛
- 邓正梁
- 浅说“善”字起源及善的故事(图)
- 100岁老人的故事 看透福报的玄机(图)
- 澳洲是如何打破中国的经济胁迫?(图)
- 六四34周年:时间消耗了八九一代 也消耗了独裁者(图)
- 中共临近危难时刻 港人抗争重起波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