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东尼专栏】“执北方印坛之牛耳”——寿石工(图)

作者:戴东尼 发表:2020-07-25 15: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说到民国北方治印名家,大家首先会想到齐白石。但在当时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的寿石工,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印林前辈,现在却鲜为人知。寿石工篆刻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并长年担任讲师,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广受学子们的欢迎。

寿石工(1885—1950),名鉨,字石工,亦作石公,浙江绍兴人,斋名有玄尚精庐、辟支堂等,性不喜食鱼,又名不食鱼斋,久居北京。寿石工父亲寿福谦工书画,擅长治印,曾任山西布政司库大使。寿石工幼受熏染,长于诗文,嗜好金石碑版。民国间加入南社,移居北平后分别在国立北平美术专门学校、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艺术学院任教,讲授古文、诗词学与书法篆刻。著有《铸梦庐篆刻学》、《篆刻学讲义》。寿石工还喜收藏古墨,多达千余锭。

民国北平艺坛,聚集着诸多文化艺术精英,各大院校的讲台是他们播撒艺术种子的一方乐土,由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卓越的艺术人才。寿石工在美专执掌教鞭长达数十载,桃李满蹊。时旅居北方的著名学者、书画家如徐悲鸿、黄宾虹、杨仲子、张海若、周肇祥、周作人、曹克家等皆与其交善。

寿石工相貌不出众,谈吐也欠文雅,但其笔端多露奇气,书法、篆刻独具一格。其楷书早年以欧阳询为宗,取其谨饬,后参六朝墓志,用笔挺健流畅,颇具金石气。行书习米芾,得宋贤神髓,故其书姿秀丽,加之他善制印,将先秦两汉金石碑版及玺印、陶文融入行书之中,呈现出一种奇峭挺拔,刚劲流畅的风格。他的篆书受篆刻影响,得赵之谦、吴昌硕神髓,非徒取形骸,而是深入其中,独来独往,自取所需,加之其自身诙谐的性格,因此他的篆书潇洒而不拘谨,存法度而不失端雅,这源于他对近代篆书名家作品多有领悟,能于歌位篆书名家中独辟蹊径,以自己的理解发挥所长。

寿石工的篆刻更是享誉印林,他早年受家学影响,深得浙派篆刻之长,服膺赵之谦、吴昌硕,曾取赵氏“二金蝶堂”和缶翁“饭青芜室”中的第三个字,合为“蝶芜斋”,可见其对两位前辈之推崇。中年后醉心于黄士陵的风格,所作多字印章法随缘生机,得疏密自然之趣,同时广集各派之优点,取古玺之意趣,风清丽刚健,清挺独绝。他尤擅制朱文小印,曾为徐悲鸿篆“一寸芳心镜不尘”一印,刀法精熟,结体疏朗,极富趣味,徐悲鸿赞之曰,“方诸诗人蕴藉,吾则爱石工”。晚年上溯周秦两汉,欲融合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家之妙,“不以奇巧取胜,平淡中自饶新趣”。据说他一生治印达两万余方,仅自用印就多达两千余方之多,其名章面貌多样,穷尽变化,或封泥、或古玺、体现着他对艺术求变求新的孜孜不倦。

可惜的是,寿石工因病早逝,此派印风逐渐为齐白石之“齐派”印风所湮没。今之习篆刻者往往知齐白石,而不识寿石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国时期,在寿石工印风的影响下,一大批金石书法爱好者走上了职业艺术道路,时至今日,京城中善治印者,很多人即为寿石工传人。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