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想干一件大事?英专家:得台湾者得天下(图)

作者:明思 发表:2021-03-24 10: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习近平与蔡英文
英国学者呼吁美国拜登政府应重视台湾议题。(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Getty Images/中央社)

【看中国2021年3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明思采访报导)美中之间的竞争态势并未因美国新总统拜登上台而有所缓和。近日,英国知名史学家佛格森指出,美国因全球事务备多力分,无法集中焦点,台湾议题恐成拜登不可承受之重。

《彭博社》报导称,英国著名史学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投书指出,虽然有人认为台湾地位相当于1914年的比利时或是1939年的波兰,即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发生地,但对美国来说,台湾更像是导致英国失去全球领导地位的苏伊士运河。

1956年时,英国在外交、经济等多重压力下,放弃对苏伊士运河的军事行动,最终导致英国海外殖民体系毁灭,也是帝国雄狮沦为“纸老虎”的转捩点。

佛格森说,美国因全球事务备多力分,难以全力处理单一问题,但北京当局却始终觊觎台湾。1971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密访中国,希望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 Nixon)访中、让美国摆脱越战,以及伙同中国向苏联施压,籍此减缓核武军备竞赛等多项目标,但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却紧咬“台湾问题”,最终迫使季辛吉让步,将台湾赶出联合国。

后来台湾被迫退出联合国,尼克森如愿于1972年访中,中美两国1979年建交,并终止与台湾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所幸透过友台人士在美国国会游说,催生出“台湾关系法”,重新规范美台关系。

佛格森强调,时至今日,中国依旧专注于“得台湾者得天下”,美国却仍将心力分散在全球各处,难以聚焦。几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名经济幕僚告诉他,习近平最想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想把台湾收入囊中,为此他不惜打破国家主席最多只做两任的惯例,并扩充陆海空三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 Davidson)也在国会证称,北京可能在2027年之前侵台。

他说,“拜登政府要多久才会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台海危机?”如果只是口头许下“坚若磐石”的承诺,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很容易让美国与台湾因误判酿出危机。当务之急,美国在军事优势方面,应强化对台承诺。

佛格森提醒,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美国输掉或不出手干预,导致中国占领台湾,不仅代表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的束缚,更代表被视为“新石油”制造圣地,即全球最大的积体电路(IC)制造商台积电,将落入中国政府的手中,无疑将成为现代版“苏伊士运河危机”,最终让美国跌下神坛。

“天钧政经”研究员陆修远也认同佛格森的观点,他向《看中国》表示,只要中共存在,台湾永远是美国政府重要的议题之一。若是中共使用武力侵占台湾,或是文宣渗透台湾成功的话,台积电和高端芯片的量产就落入北京当局之手,美国及其盟国的尖端武器装备、汽车、家电等军事、经济、科技领域处处受制于中共,美国“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要看中共脸色,即用北京当局的话来说,北京当局掐住了美国的咽喉。

陆修远进一步指出,美国二战期间名将麦克阿瑟曾经形容过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从现今的印太战略部署来看,若失去了台湾,中共反过来可以充分利用这“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战略地位优势,轻而易举经过菲律宾海,纵深挺进太平洋,直接威胁美国本土。

此外,中共还可以利用台湾、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构建战略三角区,形成犄角之势,切断日韩的马六甲海峡供给线,彻底打破朝鲜半岛局势,威胁日本领土安全,第一岛链彻底崩溃。

据了解,佛格森是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为哈佛大学、纽约大学与牛津大学的历史教授,并于2004年获“时代”杂志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