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还能在芝麻上写楷书的清代书法家(图)

作者:戴东尼 发表:2021-11-06 11:5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有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在当时他们四人并称“翁、刘、梁、王”。

翁方纲(1733-1818)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号覃溪,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晚年得到苏轼书《天际乌云帖》,因此又号苏斋。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他长于考证金石,富藏书。对书画、金石、谱录、诗词等艺皆精,其书法尤名震一时。书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尤善隶书。善赏鉴,对著名碑帖考证题跋甚多。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着录》等。

清代方叡颐着的《梦园丛说》记载,翁方纲能在一粒芝麻上写字。每过一岁,翁方纲必在一粒芝麻上写下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疆”,六十岁后写“天子万年”,至七十岁后则变成“天下太平”。最后一年元旦时,写到第七粒时,眼睛因疲劳看不清东西了,他感叹地说:“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

翁方纲学识广博,书法主要学习唐楷,对颜真卿,虞世南和欧阳询以及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功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他的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他的行书作品中往往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不失大家风范。

翁方纲学书强调笔笔有来历,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指刘墉)、翁宛平(指翁方纲)两家。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由此可见翁方纲的学书态度之严谨。翁方纲的复古,尊唐崇宋,特别推崇黄庭坚。他认为,“宋诗妙境在实处”,所谓“史家文苑接儒林,上下分明鉴古今。一代词章配经术,不然何处觅元音?”

这件翁方纲的作品,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粗细、行止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综观此作品,墨色浓厚,笔划丰满,运笔沉酣,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

翁方纲在北京任职期间位高望重,很容易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对世俗的尘嚣已感腻味。他曾游陶然亭,并为陶然亭撰写过“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的楹联,描写古时陶然亭的景致。他以“无人”与“有月”的对比手法,显现了庵堂的幽深绝世,蕴含着超凡脱俗的韵味。上联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写夜晚的安谧,深堂处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进来。发现城内竟有这“无人”“有月”的古寺,真像进入世外桃源,书写此联表达了翁方纲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