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这么快就与美谈判?(图)

作者:王丹 发表:2025-05-09 01: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何
何立峰 (图片来源: Aaron Favila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5月9日讯】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访问期间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举行会谈。中美之间经过各自放话阶段,现在终于要开始坐下来,针对关税问题进行面对面对的谈判了。中方此前采取强硬立场,摆出一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样子,外界虽然预期中美最终一定会坐下来谈判,但中方改变态度之快,仍然是令人惊讶。最崩溃的是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煽动下对美国的“霸权”群情激愤的小粉红群体,在中国的微博上到处可见质疑之声。到底是什么,让中方如此快地就转变态度,从对抗转为谈判?

首先我们要看到,中国要与美国打贸易战,手里几乎无牌可打。而这种窘境,其实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便进入了充满摩擦与博弈的阶段。川普(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在贸易政策上展现强硬立场,先后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试图透过经济压力达成对华政策的目标。之后的拜登政府虽然表面上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在贸易问题上并没有手软。这场贸易战至今已超过六年,双方不断加码报复性关税,却迟迟未见显著改善。

而这六年的中美关系的紧张,已经根本性地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报告,自2019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规模显著扩张,其中越南的电子制造业增长达到30%,印尼和印度的制造业也因外资转移而蓬勃发展。这些国家承接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成为新的供应链中心。根据彭博社的统计,2024年越南的对美出口增长了18%,而中国的市场份额却缩小了12%。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没有多少强硬下去的底牌。

其次,川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呈现出来并将继续恶化。根据数据显示,中美贸易总额在2024年下滑了15%,特别是在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领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缩水。仅在2025年4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便同比下降了43%。同时,整体进口预订量自3月底以来下滑35%,显示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急剧减少。外资的撤离亦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有超过150家跨国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主要集中于电子零组件、纺织业和汽车制造领域。这波撤离浪潮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失去大量订单,失业率也随之攀升。

对于中国来说,失业率的攀升,才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中国近年的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2024年已突破20%的警戒线,成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如果出口市场无法恢复,中国制造业无法吸纳新增的劳动力,这将进一步恶化社会压力。对此,中国官方尽量回避,但外资企业看得非常清楚。摩根史坦利的首席亚洲市场分析师就指出,“外资的撤离反映了国际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性的担忧。“美国商会在其2024年的年度报告中也指出,超过67%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不确定性感到忧虑。

应该说,虽然中国大外宣系统一再强调,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苦难忍受能力,“吃草也可以活”。但这应该仅仅是自我安慰的话术。导致中共需要尽快缓解中美贸易战的,倒不一定是经济上的冲击本身,而是这样的经济冲击可能导致的社会的不稳定。

如果中美双方能够达成部分协议,例如降低关税或取消对高科技产品的限制,中国的制造业或许能获得一丝喘息,特别是在出口和外资投资领域可能看到短期反弹。经济的稳定,也会带来社会的稳定。然而,从短期看,中美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从长远来看,全球供应链已经部分完成转移,中国要完全恢复过去的贸易优势也并非易事。

总之,这场谈判不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更是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重新洗牌时的一次重要考验。能否突破僵局,将影响的,远不止是中国的经济成长。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上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