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吃药没效?三招摆脱反复荨麻疹(组图)

作者:余筱琪 整理 发表:2025-09-20 1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皮肤痒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压力才是隐形黑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清晨?刚睁开眼,却发现皮肤上一块块红疹犹如“突袭般”冒出,痒得让人坐立难安。拼命回想昨晚到底吃了什么,怀疑是不是海鲜、牛奶、药物惹祸?赶紧到诊所打一针止痒针,症状稍缓,却在隔几天又“卷土重来”。一周、两周,甚至好几个月过去,所有怀疑过敏的食物都停掉了,问题却依然挥之不去。这样的折磨,不只是皮肤上的难受,更让人情绪低落、工作受影响。

肾脏专科医师洪永祥在社群媒体发文指出,这类“久治不愈的过敏”其实多半不是食物或环境惹的祸,而是隐形压力作怪。洪医师直言:“慢性荨麻疹的真正凶手,不是海鲜、药物,更不是尘螨或猫毛,而是压力。”

荨麻疹背后的隐形黑手——压力

慢性荨麻疹,又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是一种由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的皮肤病,只要症状持续超过6周,就被归类为慢性。患者往往在一天之内多次出现大片红肿疹块,不只痒得难受,还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导致嘴唇、眼皮肿胀。

洪永祥指出,台大医院的研究显示,高达78%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前半年都承受高度压力,尤其是30至40岁族群最常见。换句话说,这是一种“身心皮肤病”,心理压力与皮肤反应互相牵动:压力导致皮肤痒,痒让情绪更差,情绪再反过来加重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不是食物过敏 而是多重机制交织

传统上,大众容易把荨麻疹归咎于食物或药物过敏,但洪永祥强调,真正的食物过敏在慢性荨麻疹中只占不到1%。相较之下,更多的病人是因为免疫系统失衡、肠道菌群异常,或心理压力导致症状反复发作。

他解释,部分患者属于“诱发性荨麻疹”,像是遇到冷热变化、摩擦或压迫,就会出现俗称“皮肤画纹”的现象;也有约35%至40%的患者体内存在自体抗体,刺激肥大细胞持续释放组织胺,让红肿痒无法停歇。另有最新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衡,例如短链脂肪酸下降、有害菌增加,导致肠道通透性上升、全身性发炎。这些都让“皮肤红疹”和“压力”成了互相纠缠的病因。

三大策略缓解症状

洪永祥分享自己30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三个被证实能有效改善的方向。他表示,若能坚持3个月,多数患者都能明显缓解甚至痊愈。

远离加工食品

香肠、火腿、含色素饮料等加工食品,常含有假性过敏原,容易加重症状。改吃天然蔬果、原味坚果与新鲜蛋白质,给皮肤一个“减毒生活圈”。研究也指出,避开食品添加物后,有7成以上患者可维持长期缓解。

学会纾压

压力才是最重要的“病源”。洪永祥提醒,最有效的不是避免食物,而是练习舒缓情绪。每天花10至20分钟进行腹式呼吸、冥想、运动,或与朋友、家人互动,都能逐步中断恶性循环。必要时,医师也会搭配抗焦虑药物协助患者度过急性期。

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与高纤饮食能修复肠道环境。(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从肠道守护皮肤

补充多菌株益生菌与足量膳食纤维,有助于修复肠道环境,减少发炎反应。研究显示,益生菌搭配抗组织胺药物,能显著改善荨麻疹的活跃度。日常饮食中加入高纤蔬果与全谷类,对皮肤健康大有助益。

核心在“生活调整”

慢性荨麻疹不只是皮肤问题,它的长期折磨往往影响睡眠、情绪甚至肾脏功能。洪永祥提醒,若合并慢性肾病变,症状更可能恶化。因此,除了医师开立的药物,患者更需要正视生活习惯。避免加工食品、重视纾压、补充益生菌,这三大关键看似简单,却是最核心的解方。

洪永祥医师最后强调,与其一次又一次挨针、吃药,不如从源头改变日常。当压力获得释放、肠道回到平衡,皮肤才会真正得到安宁。

(本文经授权摘编自洪永祥医师脸书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