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失事直接原因基本確定

發表:2003-03-13 1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洋網訊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委員會專家提出,起飛時遭遇強風、發射前臨時更換火箭助推器、以及「年齡太大」,都可能是造成這艘「功勛宇航器」解體的根本原因。在「哥倫比亞」號起飛62秒鐘後,突然遭遇到異常猛烈的大風吹襲,這有可能導致其左側機身發生「內傷」,為日後墜毀埋下了禍根,此後僅僅20秒鐘,從機身下部主燃料箱上脫落的泡沫絕緣材料就擊中了左側機翼前端,造成直接「外傷」。專家認為,這些損傷對一個使用10年的太空梭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哥倫比亞」號這樣21歲高齡的「老機」則是致命的。

  調查委員會指出,有關方面正在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是否在「機體老化」問題上重視不夠,以致最終釀成本次悲劇。目前,有關「哥倫比亞」號失事的直接原因基本確定:超高溫空氣從機體表面縫隙入侵隔熱瓦下部四處亂竄,最終造成太空梭在返航途中解體墜毀,七名宇航員喪生。據介紹,飛機起飛一分鐘後,遭遇的風力強度已經接近NASA允許的極限。專家因此認為,原本已開始出現老化的機翼因遭受如此強風吹襲,才在外界異物的撞擊下顯得「弱不禁風」,從而出現破損,為返航途中的超高溫空氣入侵形成了「方便的後門」。

  此外,去年8月,原本和「哥倫比亞」號主燃料箱正常配套的火箭助推火箭被拆卸下來,並安裝到另外一艘即將起飛的太空梭上使用。直到當年11月,NASA才重新為「哥倫比亞」號安裝了新的助推火箭,可能就在這「不必要」的一拆一裝過程中,有關人員的操作對燃料箱的表面材料形成傷害,結果造成絕緣材料脫落擊中太空梭左翼。此外,由於「年事已高」,哥倫比亞號的左翼前端的超強碳纖維隔熱板下面可能發生「缺損現象」。過去10年中,其他太空梭的類似部位也能遭受不同損傷,其中包括外力(小隕石)撞擊、刮傷、密封不嚴等險情。

  調查委員會指出,目前必須搞清楚的是:NASA是否對包括「哥倫比亞」號在內得美國太空梭上述容易受損的部位及時進行了檢查和更換。據介紹,「哥倫比亞」號首次升空是在1981年,為美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太空梭。在事故發生後進行的地面風洞試驗發現,「哥倫比亞」號在最後時刻發生的翻滾飛行現象,就是左翼前端保護層丟失造成的。專家估計,當時至少有5塊U形隔熱板脫落才會產生如此強大拉力。目前,搜索人員已經發現了超過2。8萬塊「哥倫比亞」號殘骸,並將其送到肯尼迪航天中心接受分析調查。據悉,這些東西不過是「哥倫比亞」號龐大機身的19%罷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