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週刊:窺視中國博客的網上私生活

發表:2003-11-18 17: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3年10月13日,北京專欄作家王小山在朋友的婚禮上換穿了兩件衣服,一件燕尾服、一件長袍馬褂。深夜,他習慣性打開自己的Blog(博客),把這熱鬧又瑣碎的一天經歷寫下來。


  我知道今年這一天你做了什麼


  別人的10月13日是什麼樣子?接著他順著鏈接瀏覽別人的博客日誌,知道有個叫「月舞」的女孩那天在單位裡說了段精彩的單口相聲,帶眼鏡的留學生KITTY為了美國縮減簽證數目擔心,「丹珠」上網訂了件晚禮服,有人撿到一隻棄貓,有人在上海復興路逛過家居店順便吃了石鍋牛腩……這些人和王小山素昧平生,然而,通過博客,每個人的10月13日昭然紙上。


  王小山說,博客族敞亮自己的窗戶,因此也看到都市裡萬家燈火。


  算起來,王小山是個徹頭徹尾的「博客元老」。2002年8月底的一天,他接了朋友方興東一個電話。在電話裡,方興東「激情昂揚又沒頭沒腦」地跟他大談BLog,並告之已經在博客中國網幫他註冊了一個用戶名。


  王小山當時並不知道,距方興東把BLog引入中國、並且正式翻譯成「博客」不過幾天時間,他已「莫名其妙」地成為中國第一批「博客族」。


  無獨有偶,幾乎同時,上海一個網名叫「丹珠」的IT高手看到了網上關於「博客」的介紹,出於女孩對寫日記的「天然癖好」,她很快也註冊了自己的「博客」。


  2002年底,王小山寫了兩個多月的「博客」後就有點意興闌珊,開始拿些「發表過的文章貼了湊數」。「丹珠」在她的「博客」裡做關於熱播電視劇的資料匯總和介紹,到2003年3月,也放棄了「博客」身份。


  事實證明,目的性過強的「博客」在中國網人中並不受歡迎。人們認為它「太嚴肅」。


  所幸,作為網路新興產物,「博客」很快自發扭轉了自己的軌跡。2003年4月,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大連等大城市裡一大批廣告、媒體、IT人士湧入「博客族」中。他們以「博客」為載體,大談自己的個人生活:從床笫之私到柴米油鹽,從文學電影到咖啡音樂……「博客」蛻變成時尚網路日誌代名詞。


  他們年齡多在15歲∼35歲之間,熱衷於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將自己的生活事無鉅細地寫入「博客」中,並閱讀眾多陌生人的「博客」日誌。


  在都市裡,我們自閉並自我暴露


  在如今數以十萬計的「博客」裡,當初創造者設想訊息含量極高的「博客」已經是極少數了。相反,坦露日常私生活的內容點擊率攀升。「今天買了件花紋內衣」和「在某酒吧裡幻想一夜情」這樣類似無所事事囈語的網路日誌似乎有一種魔力,吸引更多「博客族」的「窺視欲」和「親身表達欲」。


  在這樣的風潮下,王小山和「丹珠」都不約而同註冊了各自的第二個「博客」。但這時,他們的心態都很複雜。王小山一再聲明:「就是朋友扎堆一起玩。我不把別人的『博客』當真,誰也別把我的『博客』太當真。」「丹珠」則說,「這是寫給別人看的,我就是願意讓人偷窺。」否則,就無法繼續。


  「博客族」中間曾經流傳著一個署名為「蜂窩煤」的上海廣告人的一篇「博客」日誌。在這篇名為《四個心房》的短文中,「蜂窩煤」認為每個人都像擁有四個房間的屋子。第一個房間是自己和外人都可以看得到;第二個房間是屬於自己的密室;第三個房間是別人看得到自己卻無從知曉的;第四個房間則神秘莫測,屬於自己的無意識和潛意識。「蜂窩煤」說,對「博客族」而言,和別人分享的第一個房間越大,就越可能順暢愉快。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博客」透露私秘引發家庭不睦、同事不協的事情屢屢發生。病態般記錄自己生活「原生態」的「博客族」往往隱藏自己真實身份,公然呼朋引伴的「博客族」多半擺出一廂情願的面孔,或者乾脆草草幾筆,不願多談。一個詳細描述自己「婚外情」的少婦說,她最害怕自己的丈夫、情人看到自己的「博客」。


  10月13日,王小山將自己穿著兩套新衣服的照片拍攝上傳到「博客」日誌裡時,他拿相機遮住了臉。


  也許,這一舉動恰恰暗示了所有「博客族」的心態,在這一場類似狂歡的公開「秀」中,早暗藏著他們的底線。在他們的日誌裡,閱讀者自以為得知了一切,然而,套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只想告訴你那麼多。」


  美國《新聞週刊》曾做過估算,「世界自覺實踐Blog的數量,已經達到一百萬之眾」,「每四十秒,都會有一個Blogger加盟進來」。西方主流媒體甚至構筑了一個「博客」日訪問量的圖表:擁有幾個--十幾個訪問者的「博客」將成為「博客族」和親友交流的工具;擁有幾百--幾千訪問者的「博客」實際上是一份媒體,需要「博客族」們有類似主編的內涵和眼光;擁有上萬訪問者的「博客」就有商業價值了,可以運作一個小小的公司。


  不過,中國的「博客族」們目前還在為每天暴露自己多少隱私而舉棋不定。他們更願意把「博客」當作E-mail、BBS、ICQ,MSN之後的又一個網路聯絡工具,又一場時興的聚眾遊戲。-


  Blog與中國博客


  「Blog」即「webLog」(網路日誌)的簡稱,是網路出版、發表和張貼網路文章等網路活動的專用名詞。最開始,Blog只是一些程序員在網上張貼自己的技術層面的思考心得與個人生活方面的休閑內容。


  1998年1月17日深夜,美國人麥特.德拉吉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發布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在付印前的最後一分鐘,星期六晚上6點,《新聞週刊》(美)雜誌抽掉了一個重大新聞。這條新聞注定將動搖華盛頓的地基:一個白宮實習生與美國總統有染。」沒有人知道德拉吉的消息來源,但他卻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報導克林頓(專題,圖庫)和萊溫斯基緋聞的人。


  2001年的9.11事件,是Blog發展的分水嶺。全球最大的Blog服務提供網站blogger.com上一時出現了上百個報導9.11的個人站點,發布了無數業餘照片、錄像和現場錄音,遠遠快過和勝過專業記者的作品。一時間Blog風靡整個世界。


  2002年下半年,Blog正式入侵中國,它的中文名字叫博客。


  在博客中國之前,網蟲如果要發言,那麼他會在某個BBS上,以發帖和灌水的方式參與。BBS的即時互動,曾一直被認為是網際網路最酷的特性之一,但是Blog對它進行了迅速的顛覆。


  據博客中國的數據表明,截至2003年8月14日,博客中國的註冊Blog有2,4431個,發表日誌總數達14,1142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