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李

發表:2004-07-09 20: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姓氏由來
  
李(li3)姓有六種來源:
  
1、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4、 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後代有李左車,其後以李命姓。
  
5、 為北魏代北複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複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孝文帝入中原後,改為單姓李氏。見《魏書官氏書》、《通志.氏族略》。
  
6、 少數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
  
姓氏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布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彞、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
  
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
  
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姓氏名人
  
李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今河南省歸德)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後見周朝衰落、社會風氣頹敗,於是棄官歸隱。傳說老子歸隱時騎青牛路經函谷關,函谷關守令關尹請求老子著書,於是有《道德經》五千多言留於後世。傳見《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
  
李悝:戰國初年魏國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對魏國進行了變法改革。他還彙集各國刑典,寫下《法經》六篇,第一次用成文形式將封建法權固定下來。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工程專家。他奉秦昭襄王之命,在岷江上修築起湔堰(宋代以後被稱為都江堰)等工程,使整個程度平原的農田都得到了灌溉。李冰被後世人尊稱為「川祖」。
  
李廣: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他擅長射箭,作戰勇猛,又十分體恤士卒,深得士卒的敬重。李廣先後與匈奴交戰70餘次,匈奴稱他為「飛將軍」,以後多年不敢侵犯漢朝邊境。
  
李世民:即唐太宗。他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考核,發展科舉制度,並常以隋朝滅亡之事為誡,較能任賢、納諫,使當時的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歷史上稱他統治的這段時間為「貞觀之治」。他還發展與西域的交通,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他讓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加強了漢藏兩個民族的親密關係。
  
李白:唐朝大詩人,祖藉隴西成紀,生於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他的詩歌表現出蔑視封建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他還善於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達到了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的新高峰。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李商隱:唐懷州河內人。字義山,號玉溪生。登進士第。累官東川節度使判官、檢校工部員外郎。工詩文,曾從□學章奏,因習駢體,與溫庭筠、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詩與溫庭筠並稱溫李。庭筠多綺羅脂粉之調,而商隱則感時傷事,頗得風人之旨。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行世。
  
李升 :五代時前蜀成都人,小字錦奴。長於寫蜀中山水,細潤中有氣韻,極為米芾所推賞。畫《高賢圖》,蒼茫類董源,而秀雅似王維。得李思訓筆法,而清麗過之。亦稱「小李將軍」。嘗於益州聖壽寺壁畫《三峽圖》、《霧中山圖》各一堵。大聖慈寺畫《漢州三學山圖》、《彭州至德山圖》、《二十四化山圖》等傳於世。
  
李忭:五代時南唐創建者。徐州人,一說海州人,字正倫。仕吳,為鎮海軍節度使副使、行潤州刺史、左僕射。天祚三年代吳稱帝,建國號大齊,以金陵為西都、揚州為東都。自雲唐玄宗十六子永王□後裔,升元三年,複姓李,改名忭,改國號大唐,史稱南唐。在位七年。卒謚烈祖。
  
李煜:五代時南唐國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世稱李後主。李□弟六子。常屆怏怏以國蹙為憂,日與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在位十五年。國亡後被俘至汴京,封違命侯。後為宋太宗鴆殺。煜為人仁孝,頗有慧性,善屬文,工書畫,能音樂,尤以詞名。其詞前期多寫宮廷生活,風格綺靡;後期因遭亡國之痛,多故國之思,風格為之一變。後人輯其詞與其父□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李清照:宋齊州章丘人,號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趙誠妻。工詩文,以詞擅名。與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之收藏研究。金人據中原,避亂南方。明誠病卒,流離江湖間,境遇孤苦。高宗紹興二年,再適張汝舟,旋離異。晚年整理完成明誠所著《金石錄》。詞作為南宋婉約派宗主,語言清麗,善白描。論詞強調協律、典政,反對以詩為詞。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後人輯有《漱玉集》。今輯本有《李清照集》。
  
李時珍:明湖廣蘄州人,字東璧,號瀕湖。世業醫。官楚王府奉祠正。讀書不治經生業,獨好醫學,窮搜博採,歷時二十七年,閱書八百餘種,並隨時隨地進行實地考察,著成《本草綱目》一書,收錄諸家本草所載藥物一千五百十八種,新增三百七十四種,附藥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個,繪圖一千一百六十幅。另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
  
李漁:明末清初浙江蘭溪人,原名仙呂,字笠鴻、謫凡,號天徒,後半生改名漁,號笠翁。入清,流寓金華、杭州、南京等地,終老於杭州。家設戲班。所著《閑情偶寄》,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等。另有劇本《笠翁十種曲》,短篇小說集《十二樓》及雜著《一家言》等。
  
李鴻章:清末安徽合肥人。原名李章銅。字漸甫,謚號文忠,籍稱李合肥。李氏先世本許姓。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咸豐三年對抗太平軍,八年入曾國藩幕。同漢、光緒以來,舉辦洋務。並主持喪權辱國外交,先後簽訂《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及《辛醜條約》。累官兩江、湖廣、兩粵、直隸各地督撫,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學士。封肅毅伯,卒贈侯爵,謚號文忠。父文安,兄瀚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