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階層數字界定 年收入6萬是門檻

發表:2005-01-19 05: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調查結論:「6萬元-50萬元,這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在我國,「中產」首次得到了這樣清晰的數字化界定。

  6萬的門檻怎麼來?


  「6萬元-50萬元」的標準來自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一份抽樣調查。這項調查歷時4個多月,發放問卷30萬份,有效問卷263584份。據相關人員透露,完成這項調查最低人工費用支出600萬元。

  據相關人員解釋,「6萬元-50萬元」的標準「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推導,也是用結果驗證了的」。測算的起點來自於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 GDP起點(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將這兩個數據相應轉換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指標,牽涉到三重換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間的換算,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換算,購買力評價標準換算。但對於購買力評價標準這個最重要的指標「在我國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根據三重換算而來的收入參考標準,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萬元,上限是18萬元左右,同時考慮到我國地區間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較大,最終被界定出來的標準是6萬-50萬。按照這個標準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將由現在的5.04%擴大到45%。

  6萬到50萬家庭年收入的界限,看起來似乎是讓人充滿希望的「中產」指標。

  香港「中產」怎樣劃分?

  但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的界定中,收入並不能夠成為被強調的起點。

  呂大樂說,在香港,對於收入的討論並不多,「這不是一個太有用的分類」。就香港而言,月薪2萬到5萬港幣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體了,但是,「這並不是等同於你就成了中產階級」,「還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價,你的消費方式,是否住在體面的樓盤,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呂大樂界定中的香港中產階級更重要的是按職業群體劃分,同時強調「他們是成功透過教育渠道和憑著學歷文憑而晉身」。

  按照這樣的評價標準,呂大樂認為,香港的中產階級最多佔到人口比例的20%到25%。這個群體並非家財萬貫生計無憂,現在也逐漸被捲入裁員、失業的漩渦。

  「中產」的中國特色

  中國的現實,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的中高層領導幹部成為「中產」的機會最大,因為他們佔有資源,擁有優越的社會地位。

  相關學者指出,在中國,「收入與社會地位事實上並非正相關」。比如學者教授,在發達國家都屬於社會的的中產,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豐厚的物質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國大陸,學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於中等收入人旱紫摺?p>  同樣,在擁有政治資源的群體中,收入也成為並不可靠的指標,這個群體的工資並不高,但是他們由職務而來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遠超於我們的視野。

  對於私營企業主是否納入中產,同樣是一個「中國特色問題」。在西方的評價體系中,這部分人佔有生產資料,因而不屬於新中產,但是目前的中國社會,這個群體卻是中產強有力的支撐部分。

  「中產」:更多是一種思想狀態

  如此看來,中產究竟是什麼?在物化的指標和社會意義的評價之間,不同的視角甚至可以得出差異相當大的結論。在社會學者和經濟學家的研究中,普遍認為,「中產」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實際上是一種思想狀態而不是經濟狀態,或者說,不僅僅是經濟狀態。地位聲望、教養職業、經濟收入、社會交往,這些統統都是不能迴避的指標。如果過分關注收入,關注的中心實質會發生改變。(摘選)

  學者張宛麗衡量中間階層的操作指標

  1、一定的知識資本及職業聲望:主要是指具有中等以上國民教育學歷水平,具有專業技術資格。

  2、職業的工作、勞動方式: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

  3、就業能力:擁有較高學歷,掌握並提供市場稀缺的職業專業技能,所從事的職業具有較高的市場回報。

  4、職業權力:對其管轄的工作對象擁有一定的調度權,對其上司及業務安排有一定的發言建議權。

  5、收入及財富水平。

  6、消費及生活方式: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個人及家庭消費,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為滿足家庭成員豐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須的物質條件。

  7、對社會公共事務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華夏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