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猝死思考 知識份子平均死亡年齡僅53

發表:2005-04-12 08: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體力透支常轉化成生命的透支

  今天,4月12日,本來是著名畫家陳逸飛60歲的生日。然而,就在兩天前,他卻因胃出血在上海華山醫院猝然病逝。他是藝術家,是商人,更是社會活動家,他的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大,算得上是中國當下最顯赫的藝術家之一。4月20日,陳逸飛的追悼會將在上海舉行。

  陳逸飛原本就有肝病,但是為了電影《理髮師》的拍攝,他經常連續幾天幾夜不休息。「幾天幾夜不休息」,這是身體健康的人也難承受的工作強度,更何況,陳逸飛是一個有肝病的人。

  體力的透支常常會轉化成對生命的透支。其實在當今社會,有著如此工作時間表的絕不僅僅是陳逸飛一個人。

  2月15日凌晨4時許,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劉炳森,因患肺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7歲。 1 月22日晚,36歲的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講師,焦連偉突然發病,經醫院搶救無效去世。4天後,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因肺腺癌不治去世。醫生的診斷認為,繁重的工作壓力不僅使他錯過癌症的最佳治療時機,還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一個個顯赫的名字在他們生命的黃金時期離我們而去,讓我們感嘆生命的脆弱。重視生命的寬度,就會忽視了長度。如果適當減少寬度,而延長了長度,人生創造的價值和財富的空間會大得多。

  北京知識份子平均死亡年齡53歲

  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改變,這些都要求人們必須盡快地適應,人們面臨著很大的精神壓力。中青年人處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位置,受這些問題的影響更多。去年最新的「知識份子健康調查」顯示,在知識份子最集中的北京,這個群體的平均死亡年齡從10年前的59歲降到53歲。我國城市居民參加鍛練的積極性也差強人意,總體比例僅為25%,其中,中青年鍛練的比例連17%都不到,而鍛練比例最高的老年人也僅有50%左右。

  五類人易得過勞死

  武警總醫院體檢中心主任王春秋主任醫師

  王主任說,其實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狀就像感冒發燒那樣平常,但是千萬不要忽視各種疾病的早期信號,最好能到醫院請醫生診斷。王主任說,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超時間工作的人、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律的人、長時間睡眠不足的人、自我期望高且容易緊張的人都是過勞死的「易感」人群。

  40歲以上人士最好每年體檢兩次

  王春秋主任說,現代人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壓力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處於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期望較高的中年人,壓力更大。他建議40歲以上的人士最好每年能進行兩次體檢。另外,如果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哪怕只是頭疼頭昏、心慌氣短、胸悶、胃腸不適等「普通」症狀,也要認真對待。一些處於公眾關注中的知名人士,承受的壓力比普通人還要大,他們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長期勞累,相對來說更易產生一些功能上和器質上的病變,所以更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

  新聞名詞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一種現代特殊病,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繼而喪命。1994年,日本對「過勞死」開始了法律干預,死者家屬開始通過司法途徑向用人單位進行索賠。

  引起「過勞死」的原因

  引起「過勞死」的主要原因有重體力勞動、無休息日的工作、夜班等違反生理規律的勞動,因過重的壓力等產生的情緒方面的過重負擔等。此外,由於上述原因而出現的睡眠規律紊亂,休息、閑暇時間減少,過量飲酒、吸菸,飲食習慣變化,放棄休養,家庭生活不穩定等因素也會導致積勞成疾。

  陳逸飛「過勞」三部曲

  1、工作量常年驚人

  陳逸飛的肝病,其實早在20年前就已在他的身體裡肆虐了。他畫畫的時候,餓了就吃速食麵,困了就在畫室睡覺;拍片的時候,連續幾天幾夜不休息是常事。

  2、近年來事務過多

  陳逸飛除了忙於電影以外,他旗下的逸飛集團最近也正忙著搬家,新址也是由他自己挑選並參與設計,為此他費了不少心思。另外,陳逸飛的公司也在做上市的準備。

  3、《理髮師》引發舊疾

  2月16日《理髮師》在上海重新開機。在拍攝現場,他身邊一直有個點滴瓶子,感覺實在撐不住了就輸點藥水,直到4月5日他被送進醫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