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披露鄭海霞秘密文身 當初打球只為混口飯吃

發表:2005-04-20 08: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夜色朦朦,總政北京紅山口體育訓練基地的操場上,一個高大的身影在400米跑道上疾走。隨身聽裡播放著最新的國內外新聞。

  這個每天都要快走上10圈兒的大個子就是曾經叱吒國際籃壇的巨星鄭海霞。

  多年的傷病讓她再也不能跑步了,只能快走。「搞體育的人,還是要堅持健身,你看我的身材保持得還可以吧,多修長!」爽朗的笑聲中,海霞豁達的特質展現無遺。

  總政在北京黃寺給她分了一套房子,但是海霞只能在週末的時候才回去住上一兩天。作為八一隊的領隊,她每天早上6點半都要跟隊員一起出早操。而黃寺發往紅山口的班車7點才開,所以她只能選擇住在運動隊裡。訓練基地裡那個12平方米的辦公室,同時也是海霞的臥室。
  4月15日是海霞38歲的生日。四年前,她就成為了兩槓四星的大校,運動隊沒有將軍的編製,但功勛卓著的她享受著副軍級待遇,也就是不挂銜的將軍了。 「我就覺得自己是個很沒有進取心的人。當年選擇籃球就不是胸懷大志,現在也一樣,錢、名、權,我都沒有野心,就踏踏實實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非常知足了。」

  2.04米的鄭海霞,快樂地遊走在籃球、朋友、家人之間。

  搞體育就意味著有飯吃

  上個世紀60年代末,在河南商丘小縣柘城一個農家小院裡,鄭家的第五個孩子出生了。她叫鄭英華,小名叫海霞。兩個哥哥,兩個姐姐,還有樸實的雙親,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最小的妹妹將來會「光宗耀祖」。「他們都是特別普通的人。可以說,如果不是我後來打籃球,恐怕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我的哥哥也就1米80,姐姐也不過1米62,太普通了,也就出了我這個妹妹。」

  那個年代的河南農村,吃不飽,穿不暖。紅薯、玉米都是美餐。以至於到了今天,海霞還是改不了飲食習慣。「能吃飽就行,什麼菜系呀,味道呀,不用講究。」所以,紅薯、玉米這樣的粗糧反而更對海霞的胃口。「也不是因為粗糧有營養才喜歡吃。我是農村人,小時候就是吃這些東西,習慣了,現在吃起來還覺得親切。」

  身高瘋長的海霞終於讓人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潛質。12歲那年,已經在東海艦隊當兵的哥哥考慮到家境的貧困,想給最小的妹妹找個出路。他把海霞推薦給了商丘體校,使她有機會第一次接觸到籃球運動。海霞當年打籃球唯一的想法就是脫貧。「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明星,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搞體育就意味著有飯吃,有衣服穿。」

  1980年,13歲的鄭海霞來到武漢部隊隊,真正開始接受正規的籃球訓練。1981年,在四川達縣舉行的全國青年聯賽上,14歲的鄭海霞人生有了一次重大的轉機--當時八一青年女籃的主教練陳常鳳相中了這位大個子女孩。陳常鳳在五十年代曾被賀龍元帥譽為籃球場上的「小老虎」,豆蔻年華的鄭海霞被這位鐵娘子招至麾下,讓國人相信,又一員虎將呼之欲出了。1983年,16歲的鄭海霞在陳常鳳指導的錘煉下逐漸展露鋒芒,被選入國家隊,開始了她籃球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歷程,也拉開了「鄭海霞時代」:在中國女籃的十三年裡,作為絕對主力的鄭海霞,擁有四屆奧運會、四屆世界錦標賽、四屆亞運會和八屆亞洲錦標賽的參賽記錄,並為中國女籃奪得過奧運會和世錦賽的銀牌。

  對比海霞退役後中國女籃走過的10年,我們再難看到昔日的輝煌。可以說,當年是靠了鄭海霞一己之力,才讓我們品嚐到了世界亞軍,奧運會銀牌的甘甜。有效的隊伍管理,科學合理的技戰術運用,還有就是個人特點的突出,這三點是海霞總結的成功秘訣。的確,上世紀90年代初那個叱吒風雲的中國女籃,如果沒有了鄭海霞,將是一支非常平庸的隊伍。幾十年才出一個鄭海霞,海霞自己也知道概率有多小,「很難講什麼時候再出一個鄭海霞這樣的隊員。」她深深地嘆了口氣。

  很多人以為,當年中國女籃離世錦賽、奧運會冠軍只有一步之遙,海霞最大的遺憾應該是沒有站到世界最高的領獎台上。其實不是這樣。

  海霞對已經取得的成績非常滿意。「中國女籃能攀到世界亞軍的位置,已經是非常幸運,超水平發揮了。中國女籃無論從身體機能和技戰術素養方面,跟強國比還是有差距,打到世界第二的地步,已經創造了奇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獨家披露的秘密文身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是鄭海霞參加的最後一屆奧運會,中國女籃未能進入前八名,一個時代結束了。29歲的海霞在巨大的失望中,卻也獲得了人生另一個難得的契機。在中國籃協和剛剛成立的美國WNBA的運作下,她順利加盟了洛杉磯火花隊,成為第一個在美國打球的亞洲球星。

  那一年的5 月中旬,自稱為「日落西山」的鄭海霞迎著美洲大陸西岸的第一縷陽光,出現在了洛杉磯機場。她找不到可以吃飯的地方,餓著肚子就去見洛杉磯火花隊的教練和隊友了。「我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到的美國,馬上就要開始比賽了,可以說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相比之下,隋菲菲和苗立傑就好多了,她們4月中旬就提前到了美國,有一個多月適應的時間。但是,海霞的經歷證明,外國運動員要真正融入WNBA,非常難。「閱歷要在痛苦中豐富」是海霞自己總結出來的格言。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訓練方法的差異。WNBA的戰術訓練同國內完全不一樣,每個球隊都有100多套不同的戰術組合,只能死記硬背。海霞當年就是把戰術安排用筆寫滿了手掌和手臂,「這是我第一次跟記者說我當年的小秘密。」海霞說,「如果不知道自己在戰術中的位置和動作,在訓練的時候你完全就是個傻子。我也不能寫在紙上,哪有時間讓你邊翻紙片邊打球呀。所以就有了這個奇怪的文身。」

  WNBA的訓練,大部分需要靠球員自己安排。而在國內,體能訓練、技術訓練,隊裡都安排好了,WNBA的訓練實際上就是把隊伍組合起來準備比賽,體能呀,個人技術呀,只能自己練,沒有人會來指導你,督促你。海霞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上了。 「我後來才知道,不能等著別人來教。出了籃球館,教練和隊友就跟陌生人沒有兩樣。」

  海霞至今還感謝當年那個幫助過她的經紀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人,到哪裡都有人真誠地幫助我,願意跟我做朋友。」比如在美國,她的經紀人對她的幫助讓海霞至今感激不盡。「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男士,是臺灣出生的美籍華人,在生活上給了我很多幫助。」

  這樣的生活是她想要的了

  1998年,鄭海霞結束了WNBA的職業生涯回到國內。當時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自己的X光片,去找國內最好的運動醫學專家。不幸的是,國內的診斷和美國專家的診斷一樣:腰椎間盤突出、骨刺、粉碎性骨折,醫生建議她永遠停止籃球運動。

  永遠停止籃球運動?對於一個從小就與籃球相依為命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異常災難性的消息。就在這個時候,幸運之神再次降臨。總政體育局任命她為八一女籃的主教練,在那一年的全國女籃甲級聯賽中,八一女籃意外降級,爆出了國內籃壇的最大冷門。鄭海霞屬於臨危受命,她回到自己的娘家八一女籃,既當主教練又做球員,苦戰一百五十多個日夜,終於與她的弟子們以乙級聯賽冠軍的身份,重新殺回甲級聯賽的行列。到了2005年,鄭海霞已經把八一女籃帶到了四連冠。

  2004年,鄭海霞結束了一段戀情,這也許是近年球場外讓她最心動與心痛的經歷了,「我再也不奢望愛情的降臨了,我曾經談過兩次戀愛,都無疾而終了,我還能有什麼夢想?」海霞有些幽怨,「在戀愛問題上,我永遠是被動的。可能是我的性格決定的。我也會跟一些男士喝茶聊天,一起購物什麼的,但人們都知道,這樣的關係就是朋友,我很多男性朋友都是有家庭的,我也絕不會影響別人的家庭,跟男性交往,我很坦然,我追求的是心靈的純淨。」
  海霞反覆提到「心靈純淨」,「當然我不是獨身主義者,可能我最後也能遇到合適的人。但我不再刻意去追求了。」

  如今的海霞,功成名就卻生活恬淡

  家人是海霞永遠的牽掛。父母去世後,兩個姐姐仍在河南老家務農,兩個哥哥都到了天津。大哥原來是做會計的,現在已經退休了,二哥還在渤海石油公司做行政工作。兩個姐姐經常到北京和天津玩,海霞也盡量抽時間到天津去跟家人團聚。大哥的女兒19歲到北京上大學後,就一直住在姑姑鄭海霞家。侄女跟她住了12 年,感情非常好。現在侄女結婚了,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倆口子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住在海霞在黃寺的房子裡。海霞心態年輕,跟小侄女也有關係,她經常教姑姑一些新東西,比如說上網。姑侄倆經常在週末的時候一起在網上衝浪。

  「可以說除了男女之間那點微妙的東西我沒有,別的我都有了。親密的家人,真誠的朋友,我很幸運,很知足。」剛剛38歲的海霞說。

  除了部隊在黃寺分的房子,鄭海霞沒有別的房產,也沒有私車,「現在還沒有想過買車的事情。一個是奢侈,另外一個,我這身材,找合適的車太難了,總不能車也訂做吧。」海霞雖然已經拿了車本,但從來沒有開過。「我家最貴重的財產是我現在用的手機!」這個牌子的手機只要一出新的,海霞就換,也是她簡樸生活中最大的一筆開銷了。

  身著唐裝是海霞近幾年的招牌形象,她的衣櫥裡有各式各樣的唐裝,都是她訂做的。「我都記不起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穿唐裝的,作為中國人,穿著中式服裝的感覺很特別。一件四五百塊錢吧,還能負擔得起。」海霞笑著說。她沒有太多的衣服,畢竟,正式的場合她必須穿軍裝或者運動裝。「部隊裡開會,搞三講呀,先進性教育呀,都需要穿軍裝。其實運動裝我最樂意穿,舒服,得體,最符合我的身份。」

  最後再回到吃飯的話題上。當初她為了吃飯而選擇了籃球這行當,如今的回報是再也不用擔心吃飯問題了。但對於吃,鄭海霞一直沒有特殊的偏好,她幾乎從來不做飯,都是去吃食堂。但是,熟悉她的人也知道,她還是有兩樣拿手的,一個是煮餃子,一個就是拌沙拉。反正,她從來不會餓著自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