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股票市值人間蒸發 是誰搞傷了中國股市

發表:2005-04-21 20: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瞭望東方週刊》報導,歷經4年熊市,市場指數幾被腰斬,股票市值也從4年前的1.7萬億元變成如今的7000億元左右,1萬億元的股票市值人間蒸發。據新浪網3月30日對25675名投資者的一個調查,94.28%的投資者在股市中出現虧損,其中67.34%的投資者虧損在50%以上。

中國有多少老百姓與股市休戚相關呢?現在開戶的證券投資者有7000萬,如果以每個證券投資者關聯3-4個家庭成員來計算,與股市直接有關係的人群就達2.1-2.8億。如果考慮到9億農業人口較少進行證券投資,城鎮居民跟股市有關係的比例就顯得更高一些。

「多麼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很大」,何況股市的問題早就不是一個小的問題。溫家寶總理3月曾表示,「雖然很少就股市發表意見,但我卻每天都在關心股市行情。」

那麼,在股民期待中國股市轉折的時候,反思一下中國股市如何走到了今天的境地是十分必要的。

「黑幕」重重

3月31日,*ST廣夏(000557)創出新低0.96元。這隻股票2000年12月29日最高價是37.99元,復權後股價更是高達340元。那時候,這隻股票是中國股市的「高成長大牛股」,股票簡稱還是銀廣夏。

2001年8月,銀廣夏造假被媒體揭露。中國證監會立案稽查後,發現銀廣夏虛構了7.45億元的利潤。中國證監會2002年4月23日對銀廣夏進行了行政處罰。

要求銀廣夏民事賠償的訴狀雪片般飛向銀川當地法院。直到2004年12月29日,首例銀廣夏民事賠償案勝訴,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銀廣夏賠償股民柏松華各項損失11萬元。

不過,銀廣夏表示「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可能無力對投資者進行賠償」。由於無法執行,股民可能拿到的是「司法白條」。儘管知道獲得賠償的機會可能微乎其微,還是有847位股民參與了對銀廣夏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的訴訟。

不管怎麼說,銀廣夏在A股市場還一息尚存。相比銀廣夏,另一個「造假大戶」藍田股份(已改名生態農業)已經從主板退市,上了三板市場,現在每股僅0.30元。

藍田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後,股本5年擴張了360%,而且宣稱「一隻鴨子一年的利潤相當於生產兩臺彩電」。

2001年10月,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在一份內部資料上以600字短文粉碎了藍田神話。在領導批示以後,各大銀行停止對藍田股份放貸,藍田股份資金鏈斷裂。

在極短的時間內,藍田股份老總瞿兆玉就拿到了那份報送範圍僅限於中央金融工委、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等參閱的內部資料,狀告劉姝威侵權,可是沒有等到侵權案開庭,自己2002年1月已經被公安機關拘傳。

2004年春節前,瞿兆玉刑滿釋放。2004年6月,瞿氏家族開始重掌藍田。雖然債務纍纍,風光不再,瞿兆玉並沒有放棄翻身的希望。

一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曾震驚全國,但如今相當多的投資者已似乎見怪不怪,因為這樣的案件太多。

上海某會計師事務所一位姓左的審計師告訴《瞭望東方週刊》,「一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之所以暢行無阻,與一些地方政府默許有關,再加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為求自身利益的密切配合。」

朱基曾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題字,要求會計行業「不做假賬」。但是,如果不配合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往往會更換會計師事務所,而且即便做假賬,「機會收益」也大於「暴露成本」。因此,在當時「誰不做假賬誰吃虧」的行業風氣下,一大批會計師事務所鋌而走險。

不過,因瘋狂做假引起了廣泛報導的會計師事務所,目前也只有深圳中天勤和湖北立華。

深圳中天勤曾經是60多家上市公司的審計者,它的業務收入在深圳排名第一,全國排名五強。2001年9月7日,受銀廣夏案件牽連,深圳中天勤被財政部吊銷執業資格。

湖北立華以前是湖北排名第一的會計師事務所,大部分湖北上市公司都是由它審計,其中有康賽集團、活力28、幸福實業等一批被社會上稱為的「地雷股」。當年,湖北立華為了賺錢,請了幾個50多歲的會計師專門簽字,無論真假報告都簽。

馬克思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如此,就不難理解上市公司為什麼要造假,中介機構為什麼要協助造假了。欺詐上市造假,再融資造假,扭虧和摘帽造假,配合主力機構暗箱操作也要造假。造假對於證券市場的造假者來說是一本萬利的,何況並沒有「絞首的危險」。

雖然財務造假或者操縱股市給股民或者銀行帶來幾億乃至十幾億元損失的並不是沒有,但還從未聽聞有誰因此身受極刑。一些人逃逸在外,被抓的像瞿兆玉就判了2年。

當然,中國股市各種違法案件在近4年裡頻發,並非以前就不存在這些違法違規的現象,而是因為這4年監管層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並加大了查處力度。這是一種進步。

榮正投資董事長鄭培敏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如果股市沒有下跌,股市上的『牛鬼蛇神』也倒不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下跌也不一定是壞事,讓一些違規者都浮出水面,對市場健康發展是好事,以後再進入市場的資金都應當是健康的。」

行業失信

除了上市公司和證券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還有券商、基金、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證券諮詢機構、證券軟體商等多種市場主體,共同維持著證券市場的生態環境。

以前說,每一次牛市,都會消滅一個券商。現在看來,在4年熊市中倒下的券商要遠遠多過在牛市中倒下的券商。2004年,從年頭到年尾都有券商被接管,以至於被稱為「券商接管年」。

3月2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一則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券商中的至少一半應被淘汰出局。而公開資料顯示,按照2004年滬深兩市成交總量測算,所能養活的券商大約只有45家,不足目前券商總數的一半。

但是,那些提前下課的券商多半是因為挪用客戶保證金、非法融資和違規炒作股票等行為被管理層發現,而不是真的經營難以為繼。尤其是挪用客戶保證金,在券商中曾經相當普遍,以至於後來中國證監會推行了保證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無論是周小川,還是尚福林,都強調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使機構投資者成為股市的中堅力量,以達到穩定股市的目的。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基金業得到超常規的發展。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到後來,商業銀行可設基金公司,最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獲準可以設立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越來越多,基金規模越來越大,基金公司卻依然偏好集中持股,經常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幾隻基金都持有同一隻股票,而且幾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集中投資那麼幾十隻股票。市場便出現了「局部牛市」,即極少數被基金集中投資的股票走出行情。

基金公司集中持股的一個後果可能是漲時助漲,跌時助跌,加大市場波動,管理層希望他們穩定市場的初衷沒有很好的實現。而且,在《財經》刊發《基金黑幕》之後,基金業的聲譽至今還在受影響。

管理層一直在助推各種合規資金入市,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等,現在都可以投資股市。尤其是保險資金入市後,基金的地位有所削弱。

保險公司是很多基金的實際控制者,當它們可以直接投資股市以後,基金公司遇到了一個贖回的高潮。有一種推測是,基金公司被迫賣出股票,保險公司乘機在低位購買股票,這就有點利益輸送的味道,只是會傷及其他一般的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除了機構投資者,市場上還有各種證券諮詢機構以及證券軟體商。在「南雷北趙」(雷立軍、趙笑雲)等股評黑嘴被揭穿之後,證券諮詢機構的形象陡跌,投資者視其為「莊托」。但是,投資者對證券諮詢還是有需求,尤其在漫漫熊市、股票被套牢時更為需要。

有些機構看到了這一點,於是借鑒臺灣電視營銷的模式,承包電視臺的節目時間,通過自己包裝的分析師推薦股票,以此吸引投資者加會員收會費。有些諮詢公司會員是金字塔式的,核心會員最先買,高級會員其次,最後在媒體上推介,利用普通會員和跟風的游資出貨。

證券之星總裁程虹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指出,證券軟體行業同樣有不規範的現象。有些軟體商把技術內核很簡單的軟體神化,一套軟體賣幾千元,而實際價值不過百元。「他們利用投資者在熊市中的恐慌心理和對股評的不信任,以科學的名義行欺詐之實。」

當投資者發現一些券商挪用自己的交易保證金、發現自己投資的一些基金對保險公司利益輸送、發現證券諮詢機構給自己設套、發現一些證券軟體商的高價軟體不過是謊言的時候,他們對整個證券行業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的信心都會受到打擊。

而對於證券市場來說,信心是最重要的。

 制度缺陷

《證券法》規定,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但是,「三公原則」在中國證券市場並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

除了財務造假,上市公司高管利用信息不對稱,炒作自己股票的事件並不鮮見。較早的有深發展(資訊行情論壇)前行長賀雲,他動用3.11億元信貸資金炒作自己公司股票。稍後,東方電子(資訊行情論壇)原董事長隋元柏更是讓公司財務人員投入6.8億元資金炒作自己公司股票。就在不久前,*ST農化(資訊行情論壇)的監事李建也在低位買進自己公司的股票,最大獲利超過40%。

「三公原則」被踐踏更多的體現在早期的證券發行上。

2000年以前,公司上市是額度或者指標管理。那時候,一些地方政府優先安排的是經營比較困難的國有企業上市,上市由地方政府和一些部門一手包辦的,信息披露也不規範。而且,騙取上市指標的事件在當時也不少,比如紅光實業和大慶聯誼(資訊 行情 論壇)都是欺詐上市。

2000年3月,《股票發行核准程序》頒布實施。一年以後,通道制正式實施,改變了過去行政機制遴選和推薦發行人的做法,使得主承銷商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股票發行風險,同時也真正獲得了遴選和推薦股票發行的權利。

但是,在這個階段,中國證監會發審委依然具有很大的權力。2004年11月轟動一時的王小石案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發審委名單竟成為當時行賄的路線圖,而能夠提前一週知道這個名單的中國證監會發行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也成為財經公關公司的拉攏對象,甚至可以借出售名單牟利。

2004年2月以後,中國證監會開始推行保薦制。與通道制相比較,保薦制增加了由保薦人承擔發行上市過程中的連帶責任的制度內容,這是該制度設計的初衷和核心內容。

中國股市發行制度經過了「額度-指標-通道-保薦」這四部曲,正在逐漸完善。然而,核准制畢竟是2001年以後才正式實施,之前近10年都是審批制。而行政化的審批制度,往往被認為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股市發行制度在不斷完善,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依然存在。在今年「兩會」後的答中外記者問時,溫家寶總理也公開指出,「由於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股市制度等基礎建設薄弱,市場不完善,因而造成了近些年來股市持續下跌。」

信息披露還不夠公開,對待大小股東還不夠公平,對違規的懲處也還不夠公正。這種扭曲的情況下,「三公」原則無法在制度的實施上充分體現出來,就會使這種制度缺陷導致制度「掠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學者易憲容經過研究發現,在中國股市,一般通過政府管制進入市場者(如上市公司、證券市場的中介機構等)大都可以賺錢,一般自由進入者(如普通投資者)大都虧損。

也就是說,如果在制度安排下,市場利益是通過非市場的方式進行,或是權勢、或是與權力相關的人。那麼沒有權力或與權力沒有關係的人也就無法從中獲得正當的市場利益了。

有一個數據可以佐證易憲容的觀點。據統計,在已經披露2004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472家上市公司的2520名高管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4月1日,合計持股市值超過1000萬元的有160名高管,市值超過1億的有48位。

如果他們是公司發起的時候持有的股份,即便股市跌得慘不忍睹,這些持股的自然人也不會十分心疼。若是以每股1元的成本獲得的股票,一旦溢價發行,他們的財富就自然增加了數倍,市場再怎麼跌,自己也不會有太大的傷筋動骨。

廣發北方證券上海玉蘭路營業部的老付是一位有10多年股齡的老股民。他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中國股市最根本的問題不是股權分置的問題,而是市場『三公』,即公開、公平、公正的問題,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從本質上解決,股市不可能好轉。」

因為制度設計的緣故,小股東和大股東在實質上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公平。中國股市超過三分之二的股票都是國有股,代表國家行使產權的國資部門的態度一定會影響著股市。

資深市場人士陳鑫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中國證監會的地位並未見走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