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灝年:專制改良與共和革命(上)

發表:2005-10-20 05: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真的很感動,我真是覺得南半球的陽光真是非常燦爛,非常的溫暖。非常感謝百鳴文化沙龍、自由中國、大紀元時報邀請我來到澳大利亞,感謝澳大利亞政府終於給了我一份簽證,讓我來到這裡;感謝許許多多朋友,為著這場講演所作出的太多的努力,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真的是很感動。在海外,特別是看到了自己的許多同胞的時候,看到中國的父老和年輕的朋友的時候,心中的感嘆真是很多很多。

今天的題目告訴大家,我要講誰是新中國。其實,說心裏話,我講過很多次講演,但真正的系統的講誰是新中國,這還是第一次。我過去講過其中的部分內容,不過,有的是應邀所講,有的是我自己想講。可是,這次到澳大利亞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系統的講、認真的講,並且把我近幾年來也就是出版了《誰是新中國》之後我在研究工作中所獲得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參揉了進去,把我自己的感想所得及時地告訴我澳大利亞朋友。因為,這趟的旅行對我實在是太珍貴了。

「誰是新中國」第一講--專制改良與共和革命

我要講的第一個大問題是什麼是專制改良,什麼是共和革命。他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在近代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經歷過專制改良和共和革命,還是在這個世界上在所有具有專制歷史的國家走向共和的時候、走向共和的開始之際、準備之時,它就出現過專制改良?然後,由專制改良變成了共和革命?

世界歷史上的專制改良

在這個世界上,在近三百年來,在歐洲,出現過一種專制改良,這種專制改良的目的是什麼?是要維護現存的專制統治,是要維繫現存的專制統治的權益,是為了給這一個已經風雨飄搖的權力的江山能夠繼續的苟延殘喘下去,為了預防革命而開始搞專制改良。用另外一句話來說,就是改革開放,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所有的世界上的專制國家,在走向共和的準備期,它的統治者都做過這樣的事情,並不像鄧小平先生曾說過的那樣--改革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光是前人做過、洋人做過,我們的祖宗也做過,而且做得有血有淚、有情有恨,甚至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生命。所以在專制改良這個概念上,我們必須明白。

集中代表的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法國,一個是俄國。這兩個國家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權利,他們開始搞改革開放,為了救命。並且,尼古拉二世維特伯爵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們為什麼要改革?改革就是為了預防革命。革命如不發生,改革可以繼續,革命如若發生,改革必須終止。正是因為這兩句話,正是因為這兩個所謂的專制統治的改革開放的原則,所以在每一個國家裡面都產生過一些血肉模糊的改革開放的進程。

大家都知道,沙皇尼古拉二世繼承了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開放。 1860年改革了農奴制解放了農奴,到了1905年的時候,當他的經濟改革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他的政治改革在解放農奴以後,已經停滯不前、不願意再改下去之後,當人民認為不進行政治改革就不能推動俄國進步的時候,沙皇是怎麼回答的?大家都知道,有個叫做流血的星期日,沙皇用槍殺了一千多名高舉著他的畫像、要求他進行改革的俄國的知識份子、青年學生和普通的工人、農民。

法國也一樣,法王路易十六二十歲上臺,三十六歲被砍下腦袋,十六年中,他遍選良臣,進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結果是什麼?7月14號的巴士底獄,一下子衝進去了巴黎人民,解救了這個監獄裡面的犯人,政治犯,推翻了路易十六的統治。所有的這些國家,我不能一個一個的說,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沒有一個不進行過這樣的專制改良,而這樣的專制改良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和利。高喊著分權於民,高唱著分利於民,結果,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權力更加集中了,在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利益更大的集中了。人民和在改革開放中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產生了尖銳的社會對立、思想對立、感情對立。這是一種專制改良,但是我還想講另外一種專制改良。

那就是我們很多中國的知識份子,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認為日本的改良就搞成了,東方的脆兒小國日本國居然能改革開放成功,成為世界上一個非常強大的一個帝國。還有一種人認為,這也是事實,與日本相同時期的德國,改革開放成功了,在1871年才統一,然後成了歐洲的一霸,一強。我想告訴大家,他們也是專制改良,但是,更準確地說,是一種改良專制。什麼是改良專制?它是改良專制統治的制度。

日本到十九世紀末,才結束封建、國家統一、鳳凰版吉,建立帝國,天皇才成了日本帝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它這個形成的過程,猶如我們兩千一百多年前的秦始皇一樣。兩千一百多年前的秦始皇廢封建、置郡縣、統一中國。書同文、車同軌,他統一了中國。我曾經很多次跟我的朋友說,如果我們的秦始皇不是在兩千多年前統一了中國,它也是在上個世紀末統一了中國,進入了整個世界從政治到經濟到科技的一個進步的環境,那麼,秦始皇是不是僅僅是一個專制君主、一個殘暴的君王呢?恐怕這個問題就大大地要發生他的反面的效果了。因為,我說一句老百姓都喜歡說的話:一個少年,一個剛剛成為一個統一帝國的君主的少年,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他要改革開放,他是如日初升,他是朝氣蓬勃,他是前途無限。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搞改革開放,那不過是吃中藥保和湯,為了怕開刀,活一天是一天。

日本和德國都一樣,他們在十九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終於從封建的分裂的國家變成了統一的一個帝國,在建立帝國、統一的國家之後,他吸收了西方進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因素,去對他的專制進行了改良,對自己剛剛建立的專制帝國、帝國的專制統治,進行了相應的進步改良,他把一個落後的分裂的國家在這個歷史階段裡推向了進步,甚至於製造了霞光。當然,專制強權是不能強大的,專制強權不論你是老化的帝國或是新興的帝國,一旦這個專制強權變得真的強大起來了,它一定是變得對外侵略、對內壓迫,日本沒有逃出這個規律,德國也沒有逃出這個規律。

所以,我說,就專制改良而言,有法國、俄國這一類的專制改良,僅僅是為了維護已經衰老的專制王權和衰老的專制制度。另外一類專制改良,實質上是改良專制,它是從封建制走向君主制,從貴族政治走向平民政治。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明白了這個東西以後,我們來實踐近兩三百年來的大事就能有一個比較清楚地瞭解。
10月15日,辛灝年先生在墨爾本藝術中心演講。(大紀元圖片)

共和革命是逼上樑山

那麼,有專制改良,就有共和革命。特別是像法國、俄國、德國、英國這樣的一些國家,有了專制改良,專制改良的結果,人民沒有因為改良而富裕起來,人民沒有因為改革開放而具有了自身的權利,人民也沒有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看到統治者怎樣把自己的架子拿下來,怎樣成了自己人民中平等的一員,這個時候,這個社會就發生問題了。人民本來是希望執行專制暴政的統治者能執行專制仁政,可是統治者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確實是使殘暴的面孔變成了善良的面孔,執行了專制仁政,可是專制仁政的結果是什麼呢?它沒有分權於民,它沒有分利於民,相反,在權與利的相對之中,更高階段的集中,從而,造成了不患貧而患不均這樣一種現象,於是乎,社會產生了嚴重的對立,腐敗產生了革命的思想,對立產生了對抗,產生了革命的溫床。腐敗,造成了革命有可能爆發,我們的前賢梁啟超先生說過一句話,革命黨何以生存,源於政治的腐敗。共和革命,就是在這樣一個條件下,在人民指望改革開放、指望專制改良、指望統治者能夠真該、好改、學好,真正的作一個好統治者的過程當中產生絕望,絕望了的人民,還有什麼做不出來呢?特別是連飯也吃不飽的時候,特別是他看到你過著十分豪華的生活,而它確實飢腸轆轆、衣不蔽體的時候,革命就這樣發生了。

我記得我曾經講過,所有的革命,包括孫中山的革命,都是逼上樑山。法輪功的朋友,本來沒有反過共產黨,就是心裏不痛快了,你已經抓他、殺他、打他的時候,他也是反江不反共嘛。最後,你把人家逼得實在無路可走,那就逼上樑山了嘛。那造反的旗幟就舉起來了嘛。就反共了嘛。逼上樑山。革命就是在這樣一個專制改良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逐漸的蘊發起來的。大家想一想,中國共產黨搞改革開放,已有二十五年的歷史,二十五年歷史的結果是什麼?出了一個真善忍的法輪功,出了一個要反對他的法輪功。什麼道理?說明這個改革開放它不是真改,它也不是真放。我們在明白了這些基本東西以後,我們要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個共和革命是有兩個結果的。

一個結果:就是直截了當的共和。孫中山先生說:同為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而為此多往不對之立憲乎?所謂直截了當之共和,就是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建立一個真正人民自己的共和國。這是一種法國典型的代表。還有另外一種,就是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凡是在歐洲建立了君主立憲的,他也走向了共和,他從實君共和,他走向了虛君共和,他完成了共和的建設,創造了新的政體。法國革命,創造了新的國家,英國革命,創造了新政體。為什麼同樣是一個專制改良逼迫出來的共和革命,會產生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呢?又是性質上基本相似的結果呢?孫中山先生有句話說得很漂亮,說:歐洲君主立憲,無不為革命之所賜,也就是,在革命的條件下,識相的君主,識相的專制統治者,向人民讓步,就可能造成君主立憲,不識相的統治者,不向人民讓步,堅決和人民頑抗到底,人民當然就要消滅他、推翻他。

法王路易十六,在巴士底獄被攻佔之後,他成了法蘭西王國君主立憲的君主,可是,他不願意君主立憲,他要徹底的廢除君主立憲。他甚至於出賣國家機密,勾引英國的軍隊來推翻剛剛建立的君主立憲的國家。其結果是什麼?其結果是他被送上斷頭臺;其結果是是法蘭西從君主立憲的王國變成了法蘭西共和國。就是1792年九月二十二日創建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滿清王朝的專制改良

我們明白了專制改良和共和革命,前者的聯繫,後者的結果之後,我現在要進入我自己真正的主題,那就是滿清王朝的改良,專制改良。鄧小平先生說,前人沒有做過改革的事情,其實他做得一點都不如慈禧太后好,他做得比她差得遠。我們從事實來說話。滿清王朝是怎麼搞成專制改良的?它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有四條:

第一條,外患。大家都知道,1840年之後,中英鴉片戰爭以後,東西方列強欺凌並企圖瓜分中國,欺侮我中華民族。一個強大的外部的壓力向我們古老的帝國黑雲沉沉的壓過來,這是外患;簽訂不平等條約,使國人在心理上、在感情上,感到痛苦;在經濟上,在政治形勢上,感受到了國際間的壓迫,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是不曾出現過的事情。

第二條,是內憂。因為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太平天國造反,十年傳教,十六年立國,打得滿清王朝大半的江山歸他所有,打得滿清王朝二十二萬御林軍、八旗軍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非曾國藩回湖南練湘軍,非李鴻章回安徽練皖軍、淮軍就不能夠對付他,這樣一個巨大的內憂加上 1840年以後的外患,交相進攻著滿清王朝的專制統治之上,滿清王朝力圖改變這樣一種情況,他要求生哪!既有外患,又有內憂。

第三條,滿清王朝在經過康干盛世之後,到了一八四零年以後,它已經逐漸衰落了。這一個王朝他的興盛階段已經過去,它的沒落階段已經到來,這是自然規律也罷,歷史規律也罷,有興就有衰,有生就有死。這是第三條。

第四條,不要忘了,秦王朝命短,秦始皇開創大秦王朝統一中國只有十五年的歷史,只有二世皇帝,可是,秦始皇廢封建、置郡縣、確立中國的君主、平民政治制度,整整在中國的歷史上連續了兩千一百年。這兩千一百年的專制歷史在不斷求進步、在強化的過程當中,在維繫的過程當中,已經真正的衰老了,已經不適應這個世界的需要了。已經在列強環視我的時刻,我們這古老的制度已經表現了自己種種的敗症和毛病,它是需要變質的時候了。所以,我說,它要專制改良,有四個原因:外患、內憂、統治王朝的末世、政治制度的末路,交相進攻,風霜雨劍,競相併發,滿清王朝知道,它就要想辦法度過這個危機,就要想辦法來維護這個王朝,維護大清朝愛新覺羅氏的江山。於是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外需和容,內需變法。

所謂大清王朝的改革開放,所謂專制改良,說白了就兩個字:就是「變法」。可是變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的變法在哪裡?他的變法是在於首先要在經濟上變,然後還要從政治上變。

李鴻章的洋務運動

自從1865年太平天國終於被剿滅之後,李鴻章,當時的改革派大臣,在外需和容,內需變法的這樣一個理想之下,決心進行對內的改革。這個改革的內容就是變法。變什麼法?變經濟之法。這個變法根本不觸及到滿清王朝的政治統治、政治體制和他的專制統治的行為和方式。只是改經濟。所以,我說這個變法是變經濟之法。當時它叫什麼名字,我想大家都知道,叫洋務運動。這個洋務運動的思想是什麼?要搞一場運動,要進行經濟變革,一定要有思想。它的思想是四個字:叫富國強兵。要富國就必須強兵,而要強兵必須首先富國。富國強兵就是像1979年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要振興中華。如果不喊出振興中華,那就沒有道理來搞什麼改革開放。滿清王朝的李鴻章他們也明白,必須要一個口號,要有一個簡單的綱領,用以凝聚和團結人心。這個口號是什麼呢?這個口號就是富國強兵。內部有人搗亂造反,我們必須要強化我們的軍隊,可強化軍隊必須富國。怎麼富國?

第一,要施長計以治宜,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學習這個技術來建造我們自己的槍炮和軍艦。

第二,我們必須要發動我們的民辦企業能逐漸的發展起來,讓我們的老百姓也能辦廠,也能辦局,也能夠生產,也能夠交換。於是乎,李鴻章一聲號召,皇帝下了個決心,一場洋務運動,也就是經濟改革,便在1865年之後的大清王朝土地上蓬蓬勃勃轟轟烈烈的發展起來了。這就是它的思想。那麼,它的內容是什麼呢?我向在座的朋友都看過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它的內容很簡單:引進外資、實行合資、容許獨資、容許民資和民辦;還有開放通商口岸;把上海縣成為上海道;讓上海成為滿清王朝經濟開放的特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特區。

這些經濟改革的做法,容許人民可以做生意的做法,容許人民辦工廠的做法,容許人民進行商品交換的做法,在中國的沿海城市,讓洋人來蓋房子、來投資、來蓋工廠、來賺我的錢,同時雙贏,你也賺錢,讓我滿清王朝也賺,這樣一種做法。當然,使得一個閉關自鎖的大清朝在短暫的時間裏就豁然看到了專制改良經濟改革的洋務運動的偉大成就。什麼成就?沿海的這些城市,我基本都到過。你看看大連,你看看煙臺,你看看威海,特別是上海,那高樓大廈,那一棟棟花園洋房,上海三條馬路上的花園洋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立起來的?就是慈禧太后的改革開放的時代建立起來的嘛。上海在那個時候也是慈禧太后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櫥窗。一樣的。它的內容主要就是這些經濟改革的內容。

第三,它的成就是什麼?成就很簡單,短短的三十來年,上海成了國際上有名的都市。過了不久,他就成了全世界的四大名都之一。它的成就是什麼?他的成就是中國從一個古代化的中國在迅速的向著近代化的中國邁進:從沒有火車到開始有了火車;從沒有電話電報到開始有了電話電報;沒有機器製造到有了機器製造;沒有洋槍洋炮到開始能夠自己製造洋槍洋炮;我問問大家:這對於一個原來完全依靠小農的自給自足的這樣一個狀況的古老國家來說,這種進步實在是太大了,它是從無到有啊!他不像 49年以後我們的中國共產黨的北京政權,它是把中國原來已經有的市場經濟、自由經濟、已經建立的那樣一個經濟的成就徹底地推翻了三十年,「寧吃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然後回過頭來,再來搞一點所謂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來救社會主義的命,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大倒退中的小進步。那時的滿清王朝的改革開放,它是什麼?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大進步,我們中國好多歷史學家在他們的中國現代史教科書裡,都寫出了類似的這樣一些話:大清朝的洋務運動即經濟改革在相當程度上,將一個完全古代化的中國推向了近代化的發展道路上,將一個完全沒有現代和近代市場體制的國家開始建設齊了他的經濟的現代市場經濟,它在公交事業方面,它為未來中國的發展奠定了歷史的基礎。它在思想上開始打開了學習西方的大門,開始學習西方的空氣。它不僅學習了西方的物質文明,想利用這一物質文明來強化自己,而且,它開始學習西方的精神文明,企圖將西方的精神文明為我中華民族的存在和發展服務。這就是大清朝的經濟改革,改革開放的一個巨大的成就。當然那,還有另外一個成就,那就是腐敗的成就。

腐敗的成就有多大呢?很簡單,當時的法國報紙有這樣一篇評論,他說,慈禧太后搞經濟改革,大清確實富了。可是,它的國家的人民卻是滿目瘡痍,其痛苦之狀,惶惶然不可以終日。大清朝的經濟改革,就像要在自己的國土上那些星星點點的叛亂星火當中要把他們變成熊熊的反叛的火焰。你看,它取的了很大的成就,它從古代化走向近代化,從沒有高樓大廈到有了高樓大廈,從沒有輪船火車到有了輪船火車,沒有電報電話到有了電報電話,可是,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人民的叛亂的火星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就要燃成烈焰。

滿清的大臣剛毅,帶著慈禧太后的使命,到民間去查巡的時候,整理財政,剛一回來,自己貪污的不說,光是進貢送給慈禧太后的白銀就是一百萬兩。這就是改革開放的另一個成就,這就是腐敗的成就。這樣的成就,隨著只改經濟體制不改政治體制,只改經濟不改政治的發展,而日益的擴大起來,腐化起來,發展起來,終於造成了滿清王朝在其經濟改革的過程當中人民和一小部分人,發了財的人當中發生衝突,使人民和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發生了衝突,矛盾不是削減了,矛盾是激化了,這就是它的兩個成就。

第四,它的結果是什麼?1894年一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富國強兵的願望,3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願望,30年洋務運動所獲得的偉大成就,就在這一場海上的戰爭中煙消灰滅。因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軍艦和日本人的一樣,都是從英國買來的嗎?因為我們軍艦的噸位比日本人的還要大嗎?因為我們每一艘軍艦的艦長們都是英國皇家海軍學校畢業的嗎?論人才,人才不輸於日本,論軍艦,軍艦不輸於日本,論哪一樣,哪一樣都不輸於日本,為什麼甲午一仗打得我中華民族每臉是灰,打得我中國人民滿臉是淚啊?!它說明瞭只改經濟體制,不改政治體制,把政治這塊底牌撂在一邊,把經濟上的所謂發展當作唯一追求的目標,從而在政治制約了這個經濟的時候,在經濟改革受不到真正的自由民主政治的監督之下,它必然會走向腐敗和腐爛。大家看到《走向共和》上有一個鏡頭,北洋艦隊的一顆炮彈,打到日艦的甲板上,在打轉,它不會炸了,因為我們的炮彈裡塞的不是炸藥,而是石頭和土塊。

李鴻章為了給他的北洋水師增加軍力、增加炮彈,用賣官捐官的方法,換來了750萬兩白銀,這750萬兩白銀卻在慈禧太后慶壽的坤寧湖上打了水漂。腐敗、貪污啊,人民日報在四年前有一篇短短的文章說,經濟發展了,錢都流到貪官的口袋裡去了,這樣的經濟發展有什麼好,有什麼用?這就是滿清王朝為了能在外患內憂的歷史之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只改經濟不改政治的一個必然結果,這就是它的經濟變法。

(大紀元)(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