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界十大怪現象

作者:羅索 發表:2006-08-27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學界十大怪現象:

一、粗製濫造,拚湊抄襲

輕者將同樣的內容通過不同的「組裝」,多次發表,或者七拼八湊反覆編教材,嚴重者有針對地與局部地剽竊、抄襲,明目張膽與改頭換面地剽竊抄襲也不鮮見。

二、造假浮誇,虛假引進

偽造數據,發表假論文,或者誇大自己在國外的成果,譁眾取寵,欺世盜名;突出本部門等小團體利益,虛報成就,甚至不惜「謊報軍情」,「騙」取經費。百萬年薪引進海外全職人才,藉此申報項目,獲取經費,但這些學者在國內時間屈指可數。

三、跑部錢進,錢權交易

教育部、科技部、中宣部等學術主管部門掌握所有經費的分配權和項目審批權,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和學術帶頭人的任務就是專跑「部門」,獲取經費;政府部門的各級領導也藉此「攻讀」在職的碩士博士,教授們也為之權宜處理,降低學術要求。

四、近親繁殖,學術亂倫

許多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時,對外來的報考者一律從嚴,而本校和本係的報考者卻寬鬆許多,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況且本校和本係的老師讀博士還可以提高本校和本係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業務素質,教授們也樂意帶熟識的學生。

五、師生一氣,互相利用

學生需要老師關照,需要得到老師認可;老師利用學生做廉價勞動力,做項目,寫論文。學生要借老師的名氣發表論文,老師也樂意在學生論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以充成果評職稱,結果學生拼湊抄襲事發,老師也跟著倒楣。

六、內定獎項,關係評審

從項目申請到成果評審,以及職稱評定、院士評選,不是看科研成果,而是看關係和活動能力,如「漢芯」就靠運作獲取科研經費;評審不透明不公開,不少獎項的候選人既做裁判又做參賽者,或者評委與獲選人結黨營私、瓜分利益。

七、買賣論文,互搭便車

不僅社科界,科技界通過權力和金錢請他人代筆也比比皆是。學術期刊發行增刊,交錢即可發表論文。朋友、父子乃至師生之間相互關照,發表論文時連帶署上別人名字,對自己也沒什麼大的損失,下次別人發文章時照例回饋。

八、熱衷社交,注重創收

不重學術,重權術,熱衷社交,攀附權貴,以拿到項目獲取資金;不重教學,重創收,頻繁外出授課、演講、做兼職,名教授每小時出場費動輒上萬元。

九、學霸橫行,排斥異己

從中央級研究單位、各學科領域,直到各院系專業,很多學術權威或學術帶頭人成為該院系或該領域的「學霸」,即根本不允許學術批評存在,搞一邊倒的學術頌揚,結果隻手遮天、結黨營私,而對於異己則打壓排擠。

十、派系惡鬥,互相傾軋

學霸之外,便是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諸多派系,各部門各院系內部也有不同的派系。派系之間不單是學術上的分歧,更多的是行政權力和項目利益上的爭奪,彼此之間互不買帳,互相傾軋,彼此拆臺,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羅索)

来源:《亞洲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