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驚現「戰時景象」

發表:2006-10-11 06: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不管你信不信,在我們中國廣大農村,起碼在部分地區的農村,目前已經出現一種非常特別的景象——戰時景象(或稱戰爭狀態)。我本人親眼看到並體驗過這種景象,世界知名經濟學家也在中國農村看到了這種景象並為之震驚。

  一個國家的國土上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尤其發生較為持久的戰爭,這個國家的農村就必然出現或者硝煙瀰漫、或者沒有硝煙的「戰時景象」。許多介紹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蘇聯衛國戰爭以及我國當年的抗日戰爭、國內戰爭的書籍和文章,都或多或少地描寫過農村戰時景象:由於青壯年男女都被徵兵參戰,或者徵召支前,因而只有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兒童留守在農村;空曠的田野裡,畜少人稀,土地荒蕪;村莊之內,十室九空,清冷淒涼……

  史無前例且世界獨一無二的特例是,正在進行和平建設的中國,許多農村卻出現了這種戰時景象、戰爭狀態!

  幾年前我曾回到湖北家鄉,所見所聞,與上述戰時景象真乃一般不二。走在路上,行人稀少不說,極難碰到青壯年。各村各戶,基本見不到50歲以下的男人和青年女性。在田地裡勞作的,是青一色的老人。有的老人在耕田種地的時候,田埂地頭還放著一兩個幼小的孩子。入夜之後,村落裡一片沉寂,只有偶爾傳出的狗叫。原有的河、塘、渠、堰等水利灌溉設施大都毀壞,水土流失造成了大量旱地和稻田的廢棄。老家所在的村(過去的生產大隊)的250餘口水塘,曾是蓄水、養魚、澆園、保稻田的主要命脈,現在竟然全部被淤積垮壩而無人修復。有位親戚告訴我,別說修塘了,現在誰家死了人都很難找人抬出去。

  今年8 月,國際經濟研究局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院院長傑夫瑞.薩克斯教授一行開始中國扶貧之旅,來到寧夏農村調研。令他吃驚的是,這裡的農民仍然十分貧窮,村子裡也沒有文化衛生服務設施。他特別感到震憾的是,在一些農村,出現了只在戰爭年代才會發生的情景:村裡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由於貧窮落後,外出打工的男人大都和家裡失去了聯繫。作為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的扶貧顧問,他在寧夏與安南進行了通話,並提到了他的驚人發現。

  寒鴉飛數點,污水繞孤村;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其實,不僅僅是本文筆者賴某人,也不僅僅是上面這位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只要到過我們一些農村並留意觀察過農村和農民的其他朋友,你肯定都能發現這種不正常的戰時景象、戰爭狀態。

  因為它是和平時期沒有戰爭的戰時景象,所以它才最具有可悲的「中國特色」!

  為什麼和平時期會出現戰時景象?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現象,決不是緣於中國的農民喜歡外出流浪,更不是起源於所謂的「農村勞力過剩」,而是緣於人類兩大災難(戰爭與貧窮)中的貧窮。對於農村的貧困、農民的貧窮,活生生的現實就擺在那裡,我們不必刻意掩飾(我們的官方宣傳和媒體報導常常刻意掩飾)。只是為了擺脫困境,甚至只是為了求得生存,或者是因為種不起田地,億萬農民才背井離鄉,遠赴外地打工謀生。

  「不外出打工就沒有出路,不外出打工就沒有生路」。正是由所謂「勞力過剩」變成了「勞力貧乏」,農村便出現了異常的戰時景象。據不久前舉行的中國人口問題研討會透露:我國有 1.2億農民常年在外務工,由此產生了2000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在家耕種田地和帶養留守兒童的,基本都是爺爺、奶奶等老年人。

  我國非戰爭年代下的農村戰爭景象,決不是一個正常現象。表面上看,這是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形成的現象,實際上則是「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另一種顯像。其實,我國農民自古具有安土觀念,倘若在農村就能衣食無憂,他們一般都不願背井離鄉去做事。按照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所說,我國農民收入存在三大特點:絕對額比較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農民收入在地區之間很不平衡。

  農村戰時景象的背後,是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據統計,農村留守兒童比例高達65.17%。由於隔代監護,造成家庭教育父母之愛的缺位,這些兒童的心理容易出現危機,導致性格冷漠、自卑、孤獨和自我封閉,甚至出現道德滑坡和行為失範;留守的中老年婦女則面臨勞動強度高、精神負擔重、安全感缺乏等三重壓力;留守老人中,82%以上的老人必須堅持干農活,90%的老人要照看孫輩,89%的老人沒有任何積蓄,他們生病後大多無人照料。另外,由於農村缺少中青年勞力,農民要賴以生存和生活的水利、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經久失修,損毀嚴重;一些田地無人耕種,或者拋荒,或者土壤退化,必將埋下糧食安全的禍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無法推廣,先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難以普及;落後的經濟基礎和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習慣難以改變。這樣,農村的落後,會因此繼續落後下去;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農村,將會因此繼續死氣沉沉、沒有生機。

  這種戰時景象,無疑給中央和各級政府敲響了警鐘,不能不引起各級領導同志的思考。問題是,領導者能否正視它,執政者如何改變它。讓廣大農民安居樂業其實並不複雜,我們的祖先早就講過極為淺顯的道理:「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安民之術,在於豐財」。

  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但綜上所述,本人認為,要建設新農村,農村必須留人(留下充足的青壯年),要盡快改變目前那種不正常的「戰時景象」。而農村留人,改變「戰時景象」,就一定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加大對農村的傾斜,加大對農民的扶持,真心實意地、實實在在地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而非「名義收入」。同時,對那些坑農、騙農、害農的人,對那些盤剝農民的貪官污吏,必須罪加三等,一律重判。(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